第二十九章 收服荆州士林(3 / 6)

三国之谋伐 玩蛇怪 11 字 2022-03-23

“但在我看来,人最初应该是一团混沌,善恶不明。需要后天塑造。而一名优秀的老师通过教育,就能从小为孩子树立良好的品德,建造更正确的思想观念。”

“《诗经》曰:“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小时候的影响,往往伴随着一生。因此我对于教育,更注重小的时候给孩子立德,长大之后再立言,最后再立功,此乃《左传》三不朽也。”

“若将来一统天下,我将于各地修建乡学、县学,让615岁孩子免费入读,这些教育为基础教育,教授孩子读书习字,以及一些简单的算数、科普自然学一些小知识。同时规范礼仪,培养孩子尊师重道,孝悌友爱等等品质。”

“而在乡学县学之上,便是郡学和州学。这两处学校,便是高等知识,从州学毕业之后,便可以参加考试,选择去当官吏,或者做别的工作。若想更进一步,就可以考国学。”

“我欲在洛阳重办太学,再加上泰山学宫,大汉将有两所国学。此国学便是自然学以及所有学问的最高学府,不管是从政还是科研,都要进入国学当中研究,因为国学必然给予的资源最多,所获取的知识也是最丰富,让大量聪明人进去其中研习。”

在陈暮的构思当中,地方治理手段除了公检法分离以外,另外一个重要的方式就是礼治和德治。

这一手段在后世就别想了,13亿人口过于庞大,很难这么进行。

但东汉将近六百万平方公里的土地面积,人口却只有三四千万左右,真正的地广人稀,一个县总人口低于万人的比比皆是,超过万人的都算大县。

小国寡民,便于管理,县令以及各级官员有什么风吹草动,治理不好或者欺压百姓,立即就能被各乡里得知,从而传播出去。

大汉以孝治天下,其实就是一种德治的方式。陈暮的做法则是推动这种方式的同时,还要加强监察手段。

历史上到桓帝时期,就已经有“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的乡间童谣出现,就可以知道汉代的德治以及察举制度到了很糟糕的地步。

所以官员不仅要德治,还得受人监管。

而除了用制度和监管去要求官员必须要有良好的品德以外,还有教育。

教育要从娃娃抓起。

从小就要把孩子培养得品德好,学识好,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未来做官,才能被规范。

所以除了监察官员,陈暮还打算在各乡推行乡学,县里推行县学,趁着现在手中不缺钱,进行免费义务教育。

然后再设立郡学和州学,这些学校就不是免费教育,但穷困的优秀学生可以得到补贴。

乡学和县学以让百姓能够识字、基础教育和懂得礼仪品德为主,到了郡学就正式开始学习各类知识。

同时在学校设立考试,让学生完成进学跳跃的要求。

如果跟后世的知识学习比较的话,乡学和县学就相当于小学,郡学相当于初中一年级,州学就相当于初中二三年纪。

没办法,现在即便是泰山学宫的数理化的水准,也就勉强够得着高中一年级的水平。

有些超出,有些低于,层次不齐,根本做不到统一。

再废弃以往的察举制度,改为考试制度。

这样从根源上,就能够培养出大批品德优秀的学生,保证官场不至于太黑暗。

当然。

谷讜

不管任何制度,都是偏于理想的一种制度。

只要是人,就总有空子可钻。

从小教育孩子品德好,长大后孩子不一定能够拥有良好的品德,该贪污还是会贪污。

所以雨露雷霆皆不可少,用丰厚的俸禄来保证官员不会贪腐,用严格的制度以及严酷的刑罚来保证官员不敢滥用职权,再用高尚的品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