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一八七 南京 南京(2 / 3)

遭遇了敌军伏击,好多的敌人啊,四面围攻。”一个负伤的章京报告了他的遭遇。

“放屁,这里是高邮,哪里来的敌人,你可看清是什么敌人了吗?”岳乐浑身无力,骂道。

那章京浑身是血,翻滚在地,兀自说道“天黑看不清,但听声音应当是蜀兵。”

“莫非是遭遇了平西藩,起了误会?”岳乐不解,这里距离淮安还是太远了,但他不想是这样,从那封截获的信件中,他看到了钱谦益对吴三桂父子的怒斥,所有这次兵变,他还是有些心向平西藩的。

章京已经出气多吸气少,说道“不他们喊着杀鞑子,杀清虏。”

岳乐想再问,已经是来不及,那章京死在了船上,岳乐不敢在耽搁,让人把船停在了隐蔽地方,带了两个人去侦查,果然如同章京所说,那些人操着蜀地口音,口中喊着杀鞑子,而且还有人悬赏自己的人头,不管相信不相信,平西藩造反已经是事实了。

“走,去江宁,调配人马,绝对不能让乱军过河!”岳乐回到船上,命令道。

既然平西藩造反就是冲着自己来的,那么淮安兵变就是一个阴谋了,那么湖广兵也是反了,以两淮空虚之地,断难平定,他只能选择后撤,一路到了扬州,已经是白天了,岳乐竟然听说了江宁大乱的消息,只言片语之间,他就了解了科场舞弊导致的士子请愿、作乱,而在传言中,朗廷佐、满保等一干官员都已经死了,而且还有几支民团造反的消息。

岳乐这个时候更是清楚,淮安兵变与江宁大乱是一个阴谋,很快,平西藩和湖广兵会南下南京,而想要平定这样规模的叛乱,唯有杭州大营及两浙的十余万精锐才行,他知道,无论如何要先赶到杭州,不然,造反的人可能会说动那些绿营将领。

“不去江宁了,也不去苏州,去杭州,去买一点干粮,换一条小船,把衣服都换了,咱们去杭州。”岳乐打定了主意,悄悄消失在了纷乱的江北。

永历不敢相信自己还能再次穿上龙袍,可这合身的龙袍是那么的温暖,那么的有力量,那么的让人感觉到熟悉,这似乎就是自己在昆明时候穿的那一件。

吴应雄让人找了一条最大的漕船,用红布黄绸装点一新,随着反清复明和皇明大旗的竖起,这支船队就在两岸军队的护送下一路南下,从淮安到扬州,运河两岸聚集了很多的百姓、商贾和士绅,人们不敢相信,会在这里,会在这一刻看到大明的皇帝。

到了扬州,就已经得到江宁大乱的消息,钱谦益从永历那里领了一个钦差的名头,前往江宁,应该是前往南京宣慰,大明皇帝亲征江南,平西藩主吴三桂和五省经略洪承畴皆已反正的消息传达到了南京,整个南京城欢腾起来。

很快南京士绅、赶考士子组织了一个千人规模团,前往扬州求见,迎奉大明正统永历皇帝前往南京,九月二十七日,南京光复,江北江南十余州府传檄而定,诏书发往全国各地,接到消息的吴三桂和洪承畴宣布改旗易帜,效忠大明正统。

十天前,青州。

青州城外,官道上密密麻麻的跪满了人,城墙之前,黄旗之下,大清顺治皇帝把一柄尚方宝剑交到了张存仁的手中,张存仁跪谢皇恩,手持宝剑,跃马而上,向南而去,官道两侧跪着的全是随征的文武官员,但张存仁看也未曾看,甩开马鞭,疾驰而过,留下一条烟龙,把所有人笼罩其中,咳嗽声不断。

“这个狗奴才,好大的架子,早晚收拾了他!”一个满洲将领不屑的骂道,狠狠的把夹杂了沙子的浓痰吐在地上。

“是啊,这些汉臣原来越放肆了,张存仁再受皇上重视,也是咱们满人的狗奴才!”另一人骂道。

一个将领说道“以前这厮还挺恭顺的,见了满洲官,点头哈腰的,怎么如今成了这个模样。”

“人家可是被抬了满洲旗了,和咱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