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三零五 北非(2 / 3)

就死了,但这个标签是去不掉了。而且,阿里的身上还有第二个标签——告密者。

当年禁卫军叛乱,是阿里告密,这一次法佐可以先下手为强,阿里也进行了告密。虽然两次告密都对法佐有利,但问题在于,告密本身就是一种污点,在上位者眼里,你能出卖别人,就能出卖我。

“信任只是滑稽的好感,你们之间不需要信任,只需要有共同利益就可以。”李君威直接了当的说道,以免阿里对阿玛尔有不切实际的幻想或者信任之类的。

绍杰则是说:“现在就有一个机会摆在你的面前,就看你愿意不愿意把握。”

阿里登时来了兴致,直言问是什么机会,绍杰简短的进行了解释。

在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中,帝国得到了很多,包括北美的土地、直布罗陀,但也失去了一些,或许是因为帝国的扩张实在是太过于咄咄逼人,荷兰明显与帝国离心离德,原本帝国以为,荷兰因为法国的陆地威胁和英国的海上威胁,可以维持与帝国的关系,却是没有想到,在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之后,荷兰搞了均衡外交。

荷兰认为,假设英国与法国能够和平合作,那么荷兰就没有任何威胁了。显而易见的是,在法国成为君主立宪制国家后,英法两国明显有了共同语言,直接促成了三国的合作。

这种合作在外交上体现在国联成立事务上的共同进退,而在海外殖民过程中,三国也尽量保持步调一致,比如三国在西非地区的扩张已经进行了共同行动。

当然,这些与阿里的关系不大,与他息息相关的是,北非殖民地局势的改变。

造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时,是葡萄牙、荷兰与热那亚一起对北非进行殖民,尤其是马格里布地区,而葡萄牙主要目标是摩洛哥地区,荷兰与热那亚则以打击海盗的名义进入阿尔及利亚和突尼斯,而这些地区都是奥斯曼帝国的附庸。

随着奥斯曼帝国在改革中复兴,挫败了三国向东的殖民活动,把三国逼回了突尼斯。因为补给线的增长,奥斯曼海军不是荷兰海军的对手,双方在突尼斯地区僵持不下,阿玛尔帕夏就要通过光复突尼斯的形势获得战功,以荣耀的姿态返回伊斯坦布尔。

可问题是,局势已经变了。

因为在北非的殖民屡屡受挫,而摩洛哥南部迟迟没有拿下,以及中荷关系的微妙变化,葡萄牙决定继续南下,而非东进,而热那亚也随摩洛哥而去,只剩下荷兰想要在突尼斯方向有所突破,独木难支的荷兰选择邀请英国与法国加入。

而帝国方面就英法涉足北非地区并未达成一致,有人认为应该组织其殖民,以免英法两国依靠殖民崛起,与帝国竞争。但更多人认为不应该强硬阻止,因为这会促进欧洲国家的联合,那才是对帝国最大的挑战。

李君威与李素商议过后,决定视情况而定,毕竟殖民早期都是赔本的买卖,而如果处理的好,让当地抵抗意志更强硬一些,那么赔的会更多。更何况,英法殖民北非,就是与奥斯曼为敌,这也是帝国愿意看到的局面,毕竟奥斯曼高层也秉承着远交近攻的外交政策,与奥地利、俄国关系恶劣,但希望维持与英法等西欧国家的关系。

阿玛尔想要依靠西奈和埃及两大行省的资金,组建一支军队,前往消灭突尼斯的殖民军队,但随着英法入局,重新组建军队已经来不及了。而这也就是阿里的机会。

“如果你说的是真的,阿玛尔一定会找我,因为在埃及地区,我麾下这支部队是唯一他可以调动的了,而只要是让伊斯坦布尔派兵,那么他的功勋就会少很多。但问题在于,我只是一个普通的奥斯曼军官,一位贝伊,我不认为我有什么了不起的军事才能,能够以麾下小规模的军队击败英法荷三个国家的联军。”阿里听完了绍杰的介绍,老实说道。

绍杰与李君威相视一笑:“不,你有这个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