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四九六 直接介入(2 / 3)

西津区的成立改变了帝国内部的军事力量格局,自从帝国攻占漠北之后,陆军的地位就下降的很厉害,首先就是进行了一轮的裁撤,规模也降低了,而真正让陆军规模下降的是,陆军基本不参与什么战斗。

几十年来大陆方向的开拓,帝国一直倾向于使用理藩院麾下的藩兵,因为很多时候都是裕王掌握军队,所以只有一部分禁军参与战争,勉强算是出自陆军体系,但风头也一直被理藩院出身的禁军——怯薛、巴图鲁两支营伍所抢夺。

实际上统帅们都不太喜欢陆军,过于的娇贵不说,耗费的军费也大,不适应草原和大陆方向的气候,所以长久以来,帝国陆军的主力都在国内驻扎,他们甚至连守卫边境线的机会都不多,毕竟帝国在东北、北方、西北和西方的邻国都已经被吞并了,没有被吞并的也已经属于理藩院的辖制范围,唯有西南,帝国与缅甸、安南等寥寥几个国家接壤,以至于为了显示存在感,帝国与这几个国家在边境上冲突不断,一直到几年前,由皇帝亲自督导,与各国进行勘定边界,才消停下来。

而当初安南作乱,陆军也是一个劲的要求出兵,甚至发生过在边境上擅自动手的恶性事件。因此当西津地区成立之后,为了平衡军种地位,也为了不让理藩院一家独大,陆军直接从理藩院手里接管了对西津地区的防务,几年下来,已经从国内调集了两个步兵旅一个骑兵旅和一个混成炮兵营前来,海军陆战队也有两个混编了步兵和炮兵的海防旅。

这些仅仅还是西津地区的兵马,而就近的远疆区兵马更多,只不过远疆区的兵马以骑兵为主,就算是步兵也都是机动步兵,这就是陆军与理藩院扯皮的结果,但李君威可不管这些,只要需要,他也可以完全调遣,大不了让机动步兵把马匹留下就是了。

面对生死存亡的关键,侯赛因显然还是有些谨慎的,李君威当即让人带他参观帝国驻西津和顿河沿岸的步兵旅,感受一下帝国陆军的风采。陆军与理藩院藩军的军队差别就在于非常的正规,从着装和军械再到纪律,侯赛因参观之后,才知道什么叫真正的军队,正规的军团。

而侯赛因也展示了自己的诚意,那就是苏丹的弟弟,奥斯曼大位的第一顺位继承人,一直隐藏在西津地区的苏莱曼二世,侯赛因并未带走他,若是将其留了下来,李君威也就找了一个机会,前往西滨城进行拜访。

在码头时,李君威遇到了几个熟人,是当初随他前往奥地利的一些雇佣兵,李君威不免有些疑惑,现在巴尔干半岛上已经打的火热的时候,为什么这些雇佣兵回来了呢?

李君威立刻差遣人去问,才知道,奥地利与波兰的联军在李君威返回之后又取得了一次胜利,但是联军现在已经基本解散了。

第一波解散离开的就是一些雇佣军和萨克森军团,原因就在于信仰,萨克森军团的主体是新教徒,而雇佣军各种信仰都有,天主教徒比较少,这些人在维也纳之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尤其是萨克森军团。

或许人们永远会记住索别斯基率领波兰翼骑兵冲散奥斯曼军阵的壮举,但是李君威亲眼见证了战场,在此之前,是萨克森军团支援洛林公爵的军队一次一次的击败了奥斯曼的右翼,萨克森军团精良的火炮和优秀的炮手也是城外决战中不可或缺的力量。

但是进入维也纳之后,得到欢迎的只有天主教的军队,同样作为救命恩人的萨克森军团却因为是新教徒的关系,遭遇了维也纳百姓的谩骂,最终愤而离开,就连神圣罗马帝国的诸侯军团都如此,更不要说那些雇佣兵,这些雇佣兵以至于说出了;连妓女都瞧不起我们,不招待我们,这样的话语。

而在维也纳清理掉军中的异教徒之后,联军再次进攻,首先倒霉的就是倒向奥斯曼一边的匈牙利,而穆斯塔法也收拢军队进行了反击,在什图罗沃这个城市,索别斯基与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