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一九一 裁军良策(2 / 3)

来之笔让自己弟弟赢得了父亲的很大欢心,也知道因为这件事,自己在父亲那里表现不如太子。

但日本内战的爆发对于裁军来说也是好事,首先就是军工厂再次获得了巨额订单,意味着两三年的时间里,这一部分不用裁减了,对裁军工作减少了不小的压力,而因为北伐囤积在各绥靖区和港口的军械装备和补给物资也统统有了去向,这部分东西,军方已经付过账了,拿出来就是净利润,可以用作裁军事宜,更为重要的是,因为有了日本内战,太子很容易的清理了商屯,没有消耗太多的资金,这部分钱也可以挪移用作裁军,国会和内阁也能调拨更多的资源来。

李君度到御书房的时候,皇帝正围着一座沙盘转悠,那是申京新城的模型,精致的模型惟妙惟肖的显示着各路布局,皇城自然占据了重要的一块,而五座王府在其中也很招人眼。

“老大来了,正巧,申京那边送来的,看看这几座王府,你先选一座。”李明勋招呼儿子过来,很慷慨的说道。

“还是让君威先挑吧,儿臣的英王府全凭父皇做主。”李君度谦虚说道。

李明勋点点头“也好,也好,反正大小都差不多,到时候给你挑个离皇城近一点的。”

“谢父皇恩典。”李君度连忙谢恩。

李明勋眼睛离不开那模型,端茶的功夫看李君度手里有公文,于是问“什么事。”

李君度这才说道“是裁军的事。”

李明勋捡起一座宫殿的模型把玩着,随口问道“你和国会、内阁掰扯完了,留多少?”

李君度摇摇头“还是没定,但儿臣想了个两全其美的法子,若是能成,留六十万也能顶用。”

“哦,那你说说吧,来人,给英王奉茶。”李明勋招呼道。

李君度见皇帝一心扑在那沙盘上,也就把公文放一边,自己介绍起来“儿子已经把今年招考的军校名额减了一半,已经入学的,学龄不到两年的军官都改入治安厅的治安官学校,然后把军中残疾、多病和年纪超过五十的将军、四十五的校官,全都让其交卸了军职,然后按照军功大小,确定了一批可以保留的番号,在遴选优秀军官留任。”

“拿你准备怎么遴选?”李明勋喝了口茶问道。

李君度道“还是先让他们自己申请退役转业,国有企业和行政单位都需要这些人才,有冲劲的可以加入殖民公司或者前往殖民地,儿臣已经按照服役年龄和军衔列了几个档,然后把能挑选的职位放上去,先申请的先挑,后申请的后挑,目前来看,效果还不错。这几招下来,也就能把军官裁减个七七八八,剩下的就要动些雷霆手段了。但儿臣觉得,军官的裁减不算多大的问题,儿臣说的是兵卒。”

李明勋点点头,裁减军官这些办法他是很满意,他说道“你要求留八十万常备军的顾虑我是知道的,你总怕西北和藏地会出现战事,未雨绸缪是好事,内阁和国会那边想法和你不同,在他们看来,这两地已经臣服,只要帝国不挑事就不会有事,纵然有事也是小事,就算不是小事,也不一定用得着军队,就算用得着军队也未必需要那么多。”

“是,父皇一眼就看破他们的德性,儿臣自愧不如。”李君度低头说道。

李明勋把端来的茶水让李君度面前一推,说道“说说你那两全其美的法子。”

李君度说道“父皇早年创办陆军海军,对军中之事再熟悉不过,以帝国海陆军目前的战法和编制,需要训练有素的士兵,若是临战再招募士兵,须得超过半年以上训练才可勉强达到标准,毕竟大部分的士兵都出身农村,既不识旗号,也不知纪律,儿子想,若能有个法子,既不用花钱,就能让一些士兵处于有组织的状态,必要时候,稍加训练和整合,就能送上战场。”

李明勋听了大为点头,李君度又说“父皇,内阁和国会非要裁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