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4章 生日蛋糕(2 / 3)

鉴宝黄金手 天牛行空 5395 字 2021-09-07

任何人在看到这幅画的瞬间,就会在脑海中形成极具生活气息的场景:中午时分,学校放学,母亲带着儿子和女儿从蛋糕店买了一个大蛋糕回家给老人庆祝生日,走在路上时做哥哥的捧着蛋糕走的很小心,当妹妹的像一只活泼的蝴蝶在哥哥身边蹦蹦跳跳,当母亲则在身后大声呼喊着两个人要小心点别摔了蛋糕。

嗯,这样的画面熟悉不?

不客气的说,徐景行这个年龄段的人,几乎都有过这样的经历,或者类似的经历,就算没有亲身经历过,也一定见到过,就算没经历过也没见到过,也一定会觉得非常熟悉,因为这画面就是这个时代所特有的,是所有人共同的生活印记。

但如果只是这样,这幅画只能算是有点新意,比较有生活气息,并不能算多么的出色。

而且,缺乏点睛之笔。

要知道,徐景行搞创作,不管是作画还是做雕刻,基本上都有点睛之笔来升华主题。

那么,这病玉如意上这幅画的点睛之笔在哪儿呢?

答案其实很简单,就在那个大蛋糕上。

之前就说过了,祝寿图么,重点当然在“祝”“寿”两个字上,祝寿的人有了,一大两小三个人,那么拿什么祝寿呢?大蛋糕。

那么问题来了,是要突出祝寿的人呢,还是要突出祝寿用的这个蛋糕呢?

按理来说,应该突出祝寿的人也就是画面中一大两小三个人,因为老人过生日又不是稀罕那区区一个蛋糕,稀罕的是来祝寿的这些人,稀罕的是这种全家团圆的氛围。

然而徐景行想要表达的却不是这一点,而是想借着这柄玉如意来悄无声息的滋养老太太的身体。

想做到这一点,就得让这柄玉如意有“灵”的存在。

而想要创造出“灵”,并且是能够滋养身体的“灵”,那么这个灵,最好符合延年益寿或者类似的主题,所以,代表着子女心意的生日蛋糕就是最好的载体。

因此,被大男孩捧在手里的生日蛋糕就成了这幅画的点睛之笔。

为此,徐景行借助散点透视的绘画原理,重点突出蛋糕的存在感,将蛋糕设置成整幅画的焦点所在,更借用三个人的动作和神情来衬托这个蛋糕的重要性,这样才使得这个蛋糕成为这幅画的点睛之笔。

最重要的是,当专属于这柄玉如意的“灵”诞生以后,也确实是以这只蛋糕为载体的,也是以这只蛋糕在形体的。

准确的说,这是一只蛋糕形态的“灵”。

好吧,创造的“灵”多了,奇形怪状各式各样的都有,蛋糕形态的也没什么稀奇。

既然是蛋糕形态的“灵”,那么这只“灵”的特性就跟蛋糕一样。

那么蛋糕的特性是什么呢?

一个字,香。

蛋糕不见得多好吃,但绝对很香很甜。

于是,这柄玉如意的“灵”是那种一动不能动,但是却无时不刻的在散着香甜的气息,这种气息的本质上还是物体的物性,是徐景行在创造这只灵时灌输的本相本源,只是借助蛋糕这么一个形态扩散出去了而已。

但是,就是这种潜移默化的扩散,却能让嗅到这种香味儿的人受益无穷。

也就是说,只要俞老太太把这柄玉如意放在枕头边上,那么不需要特别的举动,自身就能在睡梦中得到无尽的好处,如果能多加盘玩,不但自身好处更多,还能反过来温养这柄玉如意的中的“灵”从而形成一个良性循环,时间一长,这柄玉如意将会越来越灵,老太太得到的好处也会越来越多。

这就是徐景行给老太太准备的见面礼。

俞一楠看到盒子里是一柄玉如意时,眼睛就是一亮,等看清楚玉如意上雕刻的那幅画时,眼睛就更加明亮,“这,这,徐景行,这是你画的?”

徐景行笑着点点头:“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