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九章 最合适的排名(2 / 3)

大明神探1546 兴霸天 3006 字 3天前

关照自己人,通过熟悉的笔迹和文风,也能看出卷子是谁答的。

张璁在这方面倒很公正,所挑出的答卷并不知具体是谁,只是合其眼缘,更重要的是,流露出的思想需要契合其执政思路与新政的推行。

所以挑出了林大钦的卷子,这位学子确实才华横溢,策略写得实在太出众,且言之有物,殿试上临时发挥,能到这等水准,足以名传后世。

但等到挑选出来答卷,再翻开弥封的名字后,张璁又免不了把林大钦和另外一人的卷子往后排了排。

朱厚熜对于这些小动作心知肚明,特意揶揄了一句,欣赏了一下张璁尴尬的神情,觉得心情畅快了不少,再看下最后第七份答卷,眉头顿时再扬。

这份不用问,他就知道是谁的。

《西游记》隔三差五翻一遍,对于这种清峻的笔迹,简直熟的不要再熟了。

朱厚熜认真看完了答卷。

由于刚刚见过林大钦的策论,对比十分明显,这位的才情比起林大钦是要逊色的,但行文更加沉稳,对于汉文帝的阐述更让他满意。

无论是巧合,还是刻意打听到自己对汉文帝的偏好,都是用了心的。

殿试难道不该顾及他这位天子的喜恶么?

一心会果然出人才!

更出忠臣!

即便如此,朱厚熜也并未急于发表意见,又转向严嵩:“严卿亦有大才举荐?”

严嵩将三份答卷奉上:“请陛下御览。”

朱厚熜一篇篇看了起来,对于海瑞的文章只是划过,并未透出多少喜爱,只是觉得还行,末了颔首道:“确是才干之辈,今科一甲状元郎,依旧不好选啊!”

说着,他将两份答卷并排而陈,看着一众殿试读卷官:“这两篇策论,朕都很是喜欢,一篇字字如剑,直指吏治积弊,一篇句句含珠,尽述治国之本,朕有意择其一擢为头名,诸位卿家意下如何?”

群臣齐声:“陛下圣明!”

朱厚熜道:“诸位也帮朕选一选吧!这两篇策略,张卿更喜欢哪一篇呢?”

张璁看向两份答卷。

一份是林大钦的,一份是海玥的,皆是他挑选出来,却又特意放在最后,结果还是被天子一眼相中。

这倒也罢了,现在陛下不定先后,让群臣建言,是真的拿不定主意,还是别有用意?

毕竟众所周知,海玥的表字都是这位赐下的,其在国子监内创办的小小学社,更是由此得入了群臣的眼。

张璁稍加思索,还是决定在这个方面迎合陛下的喜好:“臣以为海玥策略最佳,政论最精,均田择吏,去冗省费,辟土薄征,通利禁奢,皆是治国良策,其内将里甲、均徭等杂税合并折银的过程详尽列出,甚至虑及各地银钱比价差异,堪称经世致用的圭臬。”

张璁此言一出,包括另外两位阁老在内的一众臣子纷纷进言,将其文章夸得天花乱坠。

倒也不是一味附和,平心而论,对于一位并无执政经验的读书人来说,这篇策略已经不能用优异来形容,论及利弊,不尚空言,堪称天赋异禀,科举为国取士,所需的就是这般人才。

朱厚熜微微颔首,又转向严嵩:“严卿,你更喜欢哪一份?”

严嵩缓缓地道:“老臣以为,林大钦策略更佳!”

朱厚熜眉头一动:“哦?为何?”

严嵩先是夸赞了一番林大钦的策论,末了又补充道:“小儿德球,与海林为同窗,深知海玥敬林大钦为兄,亦自承才情不足……”

朱厚熜失笑,摆了摆手,以话家常的态度道:“这是平日里谦逊之言,他们俩人又不是真的兄弟,毋须谦让,状元之位,谁不愿得呢?”

严嵩闻言顿时低下了头:“是老臣失言……”

“失言倒也谈不上,朕观海玥文章,虽属

上一页 书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