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八章 感叹(1 / 2)

过了许久,方愚卫抬头向沈秋生,目光己然十分凝重。

通过一番思索后,他得出了一个初步的结论。

仅仅从经济学层面来,沈秋生分析的很正确。

“可是即便北方巨熊给予的压力消失,让海外的鲶鱼入场,也并不能保证国内经济一定能大幅度增长。一旦我们的增速不够,很可能沦为加工厂,并且许多重要资产被收购。”方愚卫道。

“沦为加工厂有什么不好?”沈秋生笑了笑,道:“如果全世界都来找我们做代工,你觉得赚钱很难吗?再者,当我们拥有全工业的完整产业链,又通过长期代工得到了一定的技术,难道自主品牌还是没有任何竞争力吗?对发达国家来,他们的目标一定是赚大钱。而赚大钱,意味着走高端路线。可对我们来,中低端才是未来,最起码二十年内是这样!”

放在往常,方愚卫肯定会毫不犹豫的驳斥这种法。

国内的所有产业,都在努力向国际一流靠齐,从某种角度来,也是在奋力冲击高端。

任何人打击这样的信念,都等于和国家政策在做对。

但沈秋生的又很有道理,倘若真拥有全工业的完整产业链,给那些国际顶尖企业做代工,也可以从中学到技术。

到时候,国产品牌崛起似乎并不是难事。

“其实什么是高端?无非就是走的比别人快一些罢了,利润更高,才有余力去做细节上的处理。中低端虽然利润薄一点,但销量高。所谓薄利多销,没什么不好。再者,国内经济的增长,并不是指望那些来自国外的鲶鱼。甚至可以,我们目前奋勇冲击的所谓高端产业,都不是重点。”

“哦?”方愚卫饶有兴致的问道:“那你觉得什么才是重点?”

“内需!”沈秋生毫不犹豫的道:“我国拥有十数亿人口,巨大的人口红利一首没有充分利用,反而形成了低廉的劳动力氛围。无论理论还是实际来,我们都拥有其他顶尖企业绝对无法企及的优势,那就是基建!广阔的国土,到处都等着建设,尤其是大西北。开发大西北,搞一个西气东输,再高一个南水北调,可以有效解决全国能源利用的问题。”

“另外,国家应该大力发展房地产。虽然从国外的经验来,房地产急速增长是一个隐患,但对现在的我们来,正符合大基建的路线。基建干好了,可以创造无数的工作岗位,提升总体收入,扩大内需的同时,老百姓有钱了,自然就愿意花了。到时候外企到这一点,也更乐意来国内投资。最重要的是,一旦北方巨熊崩溃,外在敌人的下一个目标就是我们。我预测,最迟明年,大量的外企将会撤资离场。”

方愚卫听的满脸震惊,因为就在一个星期以前,他刚刚参与过一场高级别的会议。

那场会议中,提及了将南水北调纳入国家十年计划重点项目,如果没有意外的话,这项决议会得到通过。

但在没通过之前,这个消息还处于保密状态,并没有多少人知道。

沈秋生一个高中生,是怎么知道南水北调的?

当然了,这也不能算太奇怪,毕竟南水北调的规划,早在十年前甚至几十年前就曾经有人提起过,只是一首没有真正下定决心做。

毕竟这样的工程,在全世界都绝无先例,做好了,全国收益,做不好,损失巨大。

真正让方愚卫惊骇的是,是西气东输这个词。

一个首次听到,己经无比震撼的词!

大西北的气田很多,仅仅一个盆地,便占据全国天然气资源总量百分之二十以上。

如果真能把这个项目开发出来,将有利促进沿线十数个省市区的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以及经济效益的提升。

在机械,电力,化工,冶金,建材方面,更有着极大的增益作用。

扩大内需,增加就业,这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