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0章 秉笔太监(2 / 3)

了。

某种意义上说,他此刻非常佩服魏刚这个老同志,抗压能力是真的强。

不过张济深也承认,收获颇丰。

他跟本地的乡镇干部视角不一样,沙城此时在“城镇化”指标上,跟别的地方差不多,主要是户口本上的改变。

但是很明显,吾家埭的有限合村并寨,是有基层管理上限思考的,卡在了一个比江南地区普通村落规模要大,又比乡镇规模要小的范围区间中。

尤为重要的,就是议价权明显要大于同地区村庄。

当然这其中就是张浩南本人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可这种模式是可以复制的,张浩南换成别的经济强人或者农村带头人,同样可以让基层农民的议价能力大大提成。

张济深也担忧“一言堂”的发生,不过显然张浩南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利益分配上,这是核心。

分配、再分配,目前来说,是张浩南起到了主导作用。

但是整体的农村管理上,村民大会跟村部之间,就是互相监督的作用,村民大会很明显具有“群氓”和“非群氓”来回摇摆的状况,也侧面反应出,村民个体已经有意识地在找回基本政治权力,只是还不够成熟,认知也比较粗浅。

张浩南简单粗暴的讲道理,说服力明显比村部要强,当然这其中肯定也有他的财力在起作用。

这些观察,对张济深的触动很大,因为过头的话,就是“多数人的暴政”;一动不动的话,那显而易见又只能被动地被支配,在分配、再分配的谈判上,没有任何地位。

div&nt;ntentadv" 所有的一切综合起来,让张济深觉得张浩南纯粹就是个心理变态……

好在此时的张济深心态已经调整过了,他打算去芜存菁,将来回老家之后,要是有能用得上的,就看看能不能用一用。

他其实很期待的,要是真的通过水路运输把柯城的原材料运出来,给柯城创造起步资金,那完全可以围绕水运物流和柯城城区两个点,打造吾家埭这样的“小城市化”模板。

治理上增加的基层人力成本有限,好处那就多了去了。

只不过,这其中还有一些问题,柯城的基层没有张浩南,那么对基层一线干部的要求,就会更高。

怎么提升基层干部的管理水平,这是非吾家埭类型村庄的核心问题,分配和再分配,反而是次要的。

没得分,讲什么分配不分配,纯粹就是纸上谈兵。

正如《关于农村生产要素入股的一些尝试》一文,有的地方可以搞生产要素入股,有的地方则是万万不能。

太穷太偏僻,生产要素的价值不高,没有操作的空间;太富太发达,生产要素入股很有可能被人用资本手段掏空,没有操作的必要。

这其中涉及到太多维度的考量,张济深是很清楚这里面密密麻麻全是看不见的雷。

张浩南不怕,那是因为张浩南是货真价实的实业家,也是做实业的大资本家。

走马观花,张济深在吾家埭村部翻了翻年鉴,看到了三年前的村庄影像,也是相当的震惊,这地方三年前看上去实在是有够矬的。

他做了几年经济形势追踪,有一说一,除开宝安、松江极个别核心区“城中村”改造,很少有这种程度的改变。

而且这里是由民间推动的,将传统农村向农村现代化转变。

难度之大,阻力之深,不是政府内部的人,是无法想象其复杂程度的。

农村,天然就是个锱铢必较、毫厘必争的地方,这是靠天吃饭依田而存的客观规律。

一般人想要梳理好,只能在特殊的年代,由特殊的人,通过人的精神需求来反作用于物质世界。

而现在,张济深不敢说是“物欲横流”,但那也相差不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