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2章 该省省,该花花(2 / 3)

涛也是郁闷,然后道,“借部车子给我,不然我正月没车用。”

“宾利要不要?”

“……”

一脸无语的徐振涛瞪了一眼张浩南,想让他死就直说。

大桥镇的吉普车也退役了,但不是报废,而是捐给了一个贫困山区,负责给四个希望小学的老师运送补给的,顺便还捐了三个标准油桶和两千块油钱。

凑合着用,也算是发挥余热。

不过谁能想到前脚捐车,后脚霍西a6被镇长撞爆水箱?

“好了,我的帕萨特给你开。”

“那多不好意思……”

搓了搓手,徐振涛笑道略显猥琐。

“不过话又说回来,今年不是新采购了三辆车吗?伱就没车用了?”

“专家不要开车的啊?我都是给开发区的技术专家还有顾问配的,镇政府就两辆车还能机动。我这辆坏了,另外一辆也不能我独占,还要跑乡下做调查用的。”

为了留住外地过来的专家,大桥镇是想了不少招式的。

直接配车不符合规定,但镇政府给专家和顾问开,那就没毛病。

然后跟吕卫东一样,盖别墅的地块上,有两栋是留着劳动节装修好就配给专家和顾问。

年纪轻的学者其实没啥讲究的地方,但正所谓“润物细无声”,没体会过还好,体会过了,再回老单位被人穿小鞋或者搞办公室斗争,那谁受得了?

技术骨干年龄最大的四十来岁,按理说是事业如日中天的时候,但能沦落到大桥镇……那多半都是有些不堪回首的糟糕经历。

顾问岁数大的也奔七了,要的就是安逸,顺便在退休工资之外,再攒点外快,要求不大,配车配房……那是大大地超出了预期。

于是徐振涛说帮忙介绍一些徒子徒孙过来的时候,之前还要扭扭捏捏,现在爽快得很。

徐主任抠搜的时候是真的抠搜,但花钱的时候也绝对不含糊,钱也没有说花在刀把上,现在农业开发区的技术储备相当丰厚,且人才库及人才关系的深度也相当了得。

之前搞“大桥茶叶园”这个平台搭建,七拐八拐的茶业专家都有了联系方式,不仅仅是种植管理这一块,生产和营销以及选种育种国内外同类技术发展等等领域,都有了初步的接触渠道。

现在徐振涛也是琢磨出来了一些套路,要想把人留住,除了要花钱,还得会花钱。

div&nt;ntentadv" 而只要人留住了,这花出去的钱,终究还是会回到这里。

毕竟人在大桥镇,难道钱还能花到十万八千里外?

钱,还是要花在本地。

该省省,该花花,大桥赚钱大桥花。

一个字,稳。

跟张浩南打过招呼之后,政府的人就是徐振涛去招待,张浩南也就是负责握个手喝个酒,多余废话是没有的。

吃饭都来不及呢。

不过吃到一半,徐振涛这才小声问他:“过完年啤酒要上规模了?”

“几个地方的资金都等不及了,再不动手,会急死人的。”

张浩南笑了笑,他知道徐振涛过来问,除了徐振涛本人确实也想知道之外,更多的,是给今天来的秘书长帮忙打听一下。

市政府除了要确认张浩南的态度、决心以及下限,具体到分钱上,也是有想法的。

吃独食肯定是不太可能,但能扒拉多少,或者跟人合伙扒拉多少,得有数。

“姑苏、梁溪市区的二代,三天两头来找吕总,你应该有数的啊。至于说澄江的大老板,想要多一个点的股份,问我也是白问,他们应该直接去省里的。”

“我们这里大概能吃下来多少?”

“县级市就地分账,做代理。地级市入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