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六七章 恩威并施,欲擒故纵(2 / 4)

大魏春 眀志 4317 字 2022-08-01

器,不敢轻易的进犯河西。

而最多到明年开春,李承志就会予各郡、县驻兵,迁民户入城复耕。

待河西三郡逐渐稳定,可耕之地达十万顷,年产粮达千万石,可养民十万户以上,才算是达到了他初步的战略意图。

而这一阶段,短则耗时三到五年,长则八到十年甚至更长。在此其间,只要无人进犯河西,李承志绝不会遣一兵一卒入关。

时间看似很长,但李承志一点都不急。

若想成就大志,就要有足够的耐心……

片刻之后,李承志率一众亲信进了番和县城。

县城不大,方圆也就三四里,皆是夯土城墙,最高之处也就两丈。

而举县也才千余户,若是关中,稍大些的豪强家的庄园都比这要大,墙都比这要高。

可见河西之荒凉。

自县长以下,衙中吏属与城内富户在衙堂外跪满了一地,见到数百骑簇拥着一位披着银甲的军将入院,便如劲风吹过麦田,齐齐的拜了下去。

李承志此行的目的是抢人,而非杀人,所以态度很是温和。他轻轻的一挥手,语气中还带着笑意:“起来回话吧。”

听到字正腔圆的关中话,县长愣了愣,抬起头来盯着李承志一阵猛看。

可惜李承志戴着虎头兜鍪,将脸遮的严严实实,就只能看到一双眼睛。

只见黑仁黑瞳,眸子里似是藏着光,分外有神。县长稍一犹豫,小心翼翼有试探道:“汉人?”

开口也是关中腔,应是豳州一带人氏,李承志不由就乐了:还是个老乡?

见众人起身,李承志正欲问问县长的来历,微一侧目,只见银光灿灿,他不由的挪过了目光。

应是个胡人,穿着皮袍,戴着毡帽。但不似常见的胡人那般邋遢,收拾的很是利落。

李承志奇怪的不是这个胡人的装扮。

番和县自西周时就为西戎的放牧之地,县城往北十数里还残存着一座足有上千年历史的力干古城。

直至汉时,赵充国治理河西屯兵屯田之后,才有汉人定居。又经后汉、三国、西晋、五凉、元魏,受汉人影响的、仰慕天朝上国的河西胡族大有人在,拾缀干净一些也并非怪事。

李承志好奇的是胡人脖子里那好长的一串珠链,明晃晃的。

不似银,也更非锡,而是亮银之中略带着一丝黄色。

瞅了几眼,他心中便有了大概,下意识的伸出了手:“可否借来一观?”

此时人为刀俎,他为鱼肉,胡人焉敢有不应之理?

他连忙从脖中解下珠链,双手奉上。也只还以为李承志看上了他这件饰物,连忙谄笑,用生硬的汉话回道:“某愿奉送于阁下……”

“不用!”

李承志挥着手,接过珠链端详了起来。

珠子溜圆,应是仔细打磨出来的原矿石,银中带着金色,光彩生晖,煞是夺目。

前生学的就是勘探寻探的专业,他自是知道这是何物。

镍铜合金!

这东西在这个时代的作用很有限,但很实用:防锈!

稍一提炼,在兵甲或是铁器上镀一层,就可数年不锈。

除此外,铜在这个时代可是硬通货,便是铜六铅四的青铜每斤都能换粮两石多,何况这种经年不锈的稀罕物?

竟忘了番和县便是后世的永昌,就是因为手中的这东西,国家硬生生的在千里荒漠中建了一座城,还是地级市。

所以这东西在此地储量绝不在少数。再看这胡人堂尔皇之的挂在脖子上,便知定是无意拣到的,就近之处十之八九有可露天开采的矿脉。

倒是意外之喜……

李承志看了看,将珠链还了回去。又交待李孝先:“稍后仔细问问,此物来此何处,尽量找到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