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情怀【求一切】(1 / 2)

“陆导,你拍摄《潜伏》有什么情怀在里面吗?”

蒋月希望陆晨能够来点煽情的东西。

忆苦思甜一把,然后洒几滴眼泪,气氛其乐融融。

这就是访谈节目的套路。

可惜,陆晨根本不上套。

“对于现在的我来说,赚钱更重要,情怀什么的,等到我四五十岁之后估计会考虑吧。”

这是实话,陆晨现在还真没资格谈什么情怀。

而且他也不希望现在就谈情怀!

在他看来,只有对自己没信心的导演才会谈情怀。

比如星爷。

从《西游降魔篇》开始,“周星池作品”这个名词的意义,已经从周星池作为演员的作品,转换为周星池只作为导演、监制或编剧的作品。

这两者其实不是同一种东西。

一个好作家,指挥一堆人一起攒书,即便依然由自己署名,攒出来的毕竟不会是好书。

正如一大群沙丁鱼,像无人机蜂群一样立体排列出鲨鱼的形状,毕竟也不是鲨鱼。

今天在影视、文学领域,这是一个常见的现象。原因很简单,就是水里漂着太多的钱了。

“星爷”也一头扎进水里,是一件让人心痛也令人唏嘘的事情。

他不演了,“演员周星池”消失了,倒是仍旧在导演,却是一部作品不如一部。

然后就开始消费情怀。

消费情怀,这没问题,但过度消费情怀,就意味着情怀的衰亡。

不演,

不是周星池。

前世,2019年的《星剧之王2》,哪怕心有预料,人们还是买电影票是冲着星爷的《喜剧之王2》去了,既是冲着“喜剧之王”这四个字去的,也是希望这个“2”字,爬上更高的一个山峰,而不是从原来立足的山峰上摔下去。

人们爱“演员周星池”,但也相信星爷曾是一个好导演。

从狭义的“情怀”角度上来看,人们希望的是重返回忆,而不是把回忆打碎。

陆晨对星爷的美好回忆定格在了2004年。

那一年上映的《功夫》,真是登峰造极。

丰满的底层生活,典型的周氏幽默,原汁原味的功夫,入木三分的正邪对立。

最后依靠信仰击败强悍对手的设计,也让人心生震撼。

轻轻地一掌,就洞穿大楼打出来一个巨大的手印,这是对真正的“周星驰喜剧”的力量的隐喻。

仿佛在告诉世人,这就是他的周氏喜剧。

至于去年的《长江七号》,陆晨也觉得还可以。

当然,最主要的原因还是星爷亲自上阵。同样地,他用自己那张小人物的面孔和身上的小人物气质,血淋淋地呈现小人物的社会处境,苍凉之中,又不掐灭希望。

每一个时代都有那个时代的小人物,不同的背景,相似的苦难。时代强加于小人物的苦难,用喜剧的方式来展示,就显得更加深刻而凄凉。

从那以后,演员周星池就消失了。

后面那些标记为“周星池作品”的电影,再也没有周星池。

《西游》,降魔、伏妖,都能接受,虽然差评很多,但勉强有其亮点。其中一个原因是,《西游记》本来就应该这样诡异莫测,《西游记》那种妖气缭绕的神魔环境,其实只有周星池真正塑造出来了,对于《西游记》,周星池的镜头是有功的。

但不是他演的。

那些演员的动作表情,有些是“导演周星池”教出来的。

他教有什么用呢?

观众期待“周星池喜剧”,但星爷教别的演员做他自己,永远只能南辕北辙。

《喜剧之王2》上映之前,网上有周星池手把手教王宝襁的照片,但它真是目前为止周星池最糟糕的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