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九章 几缕先天灵气(1 / 2)

往着西南方莫约飞了二三十里地,地下便长着几颗说不上年份的杏树,围着一处小山包,看着样子,这个小山包也是一处灵气汇聚之所,若是不然,也长不出这般这般充满着灵气杏树。

若是黄毅不曾看错,下方的杏树唤作‘黄梅青杏’,前半截唤作黄梅,意思便是在外界之中,这杏是在黄梅时节成熟的,可以完全说是属于反季节的水果。而在这朱明耀真洞天之内,那便说不清楚他到底是什么时节能够成熟的。

电离层是地球高层大气,经常受到日地相互作用产生的空间天气事件的控制。在地磁暴期间,电离层状态发生大幅度扰动称为电离层暴。电离层暴使得近地空间环境变得恶劣,从而对航空航天、导航、通讯等多个领域造成影响。众多研究表明,磁暴期间电离层的响应被磁暴强度、磁暴起始时间、电离层背景值、地方时、纬度、季节等因素的共同控制,这使得电离层暴机制十分复杂。通常认为,在地磁暴期间,高纬粒子沉降产生的焦耳加热作用使得中性气体膨胀,高纬电离层发生负暴;同时受赤道向风场的作用,热层中性气体变化引起的电离层负暴会向中低纬度地区延伸。中低纬度电离层在电场、风场和地磁场的共同作用下容易引发电离层正暴。学者们经过多年的分析研究,尽管已对大量的电离层暴事件进行了统计分析与个例分析,但对电离层暴的过程及机制的认识仍在不断深入,对典型的个例分析将有助于验证或补充以往的电离层暴发展规律和促进对电离层扰动机制的理解。

随着全球导航卫星系统的不断完善,研究暴时电离层电子总含量的演变过程已成为研究电离层暴一种重要途径。本文首先分析磁暴期间全球电离层tec的大致变化,随后采用滑动四分位距法提取了2018年8月2529日的全球电离层tec的异常扰动特征进一步分析,并对可能的机制进行探讨。该年为太阳活动低年,稳定的太阳辐射为本次研究了良好的研究条件。

世界时间2018年8月26日,全球发生了大地磁暴事件;根据我国的空间环境预报中心的月报概述和冕洞高速流的共同影响而导致的。为分析磁暴前后日地空间环境的变化情况,本文绘制出8月2230日的太阳辐射、太阳风速、星际磁场分量、星际电场分量以及地磁指数的时间序列变化情况,如图1所示。f10.7整体相对平稳,24日至27日略微升高,但不足以引起全球电离层的大幅度扰动。从22日起,太阳风速开始降低,至25日降低至328k/s,该时间阶段太阳风速较高是由于8月15日至18日的日冕高速流影响,但太阳风基本没有携带南向分量磁场,地球磁场活动也相对平稳。2526日,太阳风速度达到第一小高峰444k/s,并于25日14:00ut左右携带含有带有南向星际磁场ifbz分量到达地球,与地球磁场发生磁重联,使得太阳风携带的高能粒子进入地球磁层,与地球热层、磁层发生一系列耦合作用使得地环电流增强,dst指数开始迅速降低,磁暴进入主相阶段,26日4:00ut左右,ifbz最强达14.7nt;6:007:00ut,dst降至最低,kp指数最高7.3,并持续3小时。磁暴在8:00ut左右进入恢复相阶段,dst指数回升。太阳风速于27日17:00ut达到第二个高峰619k/s,kp指数达第二个峰值5.7,dst指数在此时略有降低,说明此时处于地磁亚暴,对高纬的地磁影响较大。此后,太阳风速度持续下降,至8月30日午后降低为400k/s以下,ifbz分量基本平稳,地磁dst,kp指数逐渐恢复为地磁平静范围。综上所述,此次大磁暴事件经过1920日的太阳日冕物质抛射和冕洞高速流向日地空间中发射大量粒子,经过45d,太阳风携带高能粒子和南向星际磁场至地球磁层,发生磁重联后,大量能量注入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