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章:独闯宅门(2 / 3)

汉灵昭烈 七郎不姓杨 3262 字 2022-01-29

在何处。

站在这座望望之上,不仅仅可将沈家大院尽收眼底。更重要的是,它能看到沈家大院院后山岭上的山道,若是有人从山上沿山道而下,必然逃不过望楼上的眼睛。

而且,从望楼上的兵丁口中,武松和亥言还知道了这灯笼的含义。

一盏白灯是平日里的惯例;二盏白灯代表有异常情况;三盏白灯是全面戒备的号令,而若再加挂一盏红灯,则是作为指示来袭之敌的方位之用。

而此时,望楼上三盏白灯高挂,据兵丁所言,自建好望楼以来,还从未挂过三盏白灯。

“把红灯挂上吧!”亥言朝那兵丁命令道。

那名兵丁一脸茫然地看着亥言,以为自己听错了。

“如何?还要我帮你挂不成?”武松瞪了那兵丁一眼,厉声道。

“小人遵命,遵命就是。”那兵丁连忙在望楼升起了一盏红色灯笼。

此时,有一女子来袭的消息已经传遍了沈府。

不过,不少家兵却心里纳闷,为何一个女子就让整个沈家大院如临大敌。

沈束一个人坐在正堂之中,手边是那把已久未饮血的宽背短柄大刀。

这把刀刀长和普通佩刀无异,但刀背却极厚,刀重足有六斤,正是沈束专为自己打造的兵刃。

话说这沈束也是天生神力,却自小使不惯长兵器,所以才特意打造了这把宽背大刀。而这把刀在他手中,既不失佩刀的灵便,却又有了重器之威,自是独树一帜。

但沈束此刻却不知道,这把宽背大刀在自己手中还剩下多少成威力。

虽然,自还乡以来,他二十年无一日不操练刀法。但自己毕竟已年过花甲,六十有二,体力渐怯。

尤其是一过了花甲之年,他每每操演一套刀法之后就已气喘吁吁,手上乏力了。

沈束将宽背大刀拿在手中,用一块白布擦拭着刀刃。这把刀也曾饮血无数,斩过鞑子,砍过贼匪,功勋卓著。

但它也杀过无辜的人。

尽管是迫于无奈,或是说是上命难违。但无论如何,的确是他带兵屠尽了一镇的百姓,以剿匪之名。

他原本不想亲自出手,但那镇上的男丁殊死反抗,一名汉子挥着一把锄头冲向了自己,他不得不出刀相迎。

其实他心里也明白,无论出手与否,这一镇二百余口的性命皆已算在他名下,自己手中已是血债累累。

这是他一生之中最为恼悔之事,也正是他刚过而立之年,正是春秋正盛之时,却突然告病还乡的原因。

二十年来,他从未有过一日真正的安宁。

他兴建佛堂,每日念经诵佛,还让几乎全镇的人都皈依了佛门,无非就是想在佛祖前忏悔,以洗刷自己身上的罪孽。

但所谓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又谈何容易。

他不惜倾尽家财,操练家兵,所拥之兵甚至超过了整个钱塘县。他还下令沈氏一脉各家各院修建望楼,联防互保,互通敌情。

怕的就是,有朝一日,仇家寻上门来。

他其实并不知道,究竟会是什么人来寻仇。因为,要想取他的性命的人并非只有仇家,还可能有当年给他下令的人。

无论如何,他在还乡之后的二十年里,随时都做好了最坏的打算。他平日里深居简出,若非必要,绝不出门,也正是为了不招惹不必要的麻烦。

他甚至改了自己的名字,改了家谱,还隐瞒了自己京官的身份。在这个镇上,知道他曾经官拜殿前司都虞侯的人只有他的正室李氏,而七年前,李氏也已经过世了。

不过,在柳如烟闯了院门,并留下子夜之约之后,沈束就知道,这一天终于还是来了。

其实,在得知汴京被破,二圣北狩,连带着宋皇宗室数千人皆被掳走之后,沈束甚至还长出了一口气。他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