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八章 天开地阔(2 / 4)

后,诸多知道内情的将领,都是一副焦虑和兴奋并存的复杂神态,他们可都知道此举直接关系到夏全兴师泰安之战中的成败。

拿起火折,点燃引线,火星以不快不慢的速度向了洞内深处蔓延,而经手人整个人却都僵在了当场,直接的浑身血脉喷张,心跳越来越快,越来越快。

前方的先头部队听到了身后传来的号角声,五百精锐全都死死的躲在了厚实的盾车后,一个个叉着腿蹲在地上,张大嘴巴,再用棉球死死的堵着耳朵。

城头上的清军对此并没什么反应,有挡板遮掩着,他们纵然在高高的城墙上也很难清晰的观察到秦朗军的变动。

只有李联芳察觉到了什么,当下再顾不得其他,握着刀就乘坐缆车下了城墙。

对于古代的城防布局来说,登程甬道自然是至关重要的所在,但甬道运输里有限,真的很难及时的把城下的兵力及时送上城头去。

要知道时间可是蹬城战中最要紧的东西,班上半刻钟,城外的敌人就能顺着登城梯爬上来好多人,直接形成一个小规模的集团,在城头这种横面狭窄的地方,一旦被敌人站稳了脚跟,让敌人的兵力有了源源不断运送上来的安全渠道,那城池陷落就几乎成了一种必然。

所以在城墙上加装缆车,分段安置,就是一个很好的防备手段。

富春阿在新泰县城里经营多时,怎么可能不把这些东西用上呢?

李联芳的举动引起了轻微的波动,作为守备的他可是眼下这段城墙面上的守将。但也因此没人敢来阻止他。

而且城头氛围也不很紧张,秦朗军抵到二道防线之后就只顾着挨打了,再也不动分毫。

如此李联芳倒是轻松的下到了城墙下,接着就翻身上马,快马加鞭的范围营头驻地。

他手下的兵力并没有全然布置在西城,在兵营里还有一些人呢。

对于战争已经很有了解的李联芳可不敢自己孤身一人逃亡,乱军中那是在送死。他要拉够保镖随身才行。

富春阿也得到了消息,可也没有在意,人有三急么。不可能真的把人一天到晚的按在城头的,而最主要的是,现在城头上根本没厮杀,都是他们在炮击敌人,李联芳就也不存在临阵脱逃的嫌疑了。富春阿转眼就把李联芳忘在了脑后!

所以他到死都还觉得李联芳不错的。

把李联芳搁在一边,富春阿现在握着千里镜,是细细打量着城外的敌军,可看来看去也没看出个所以然来,只能下令全军死守,看看城外之敌打算玩什么花样。

火炮黑洞洞的炮口对着城下的秦朗军,一刻都不停歇。

一颗颗铁弹的命中率随着时间的推移也一点点提高来,只可惜影响不大了。

因为这些盾车的挡板后头都有一代代的沙土,铁弹便是精准的命中盾车挡板也起不到什么杀伤作用。说白了,还是新泰城内的大口径重炮稀少。

如果城头上的火炮不是些千斤炮或是一两千斤的小红夷大炮,而是上四千斤的重炮,近距离命中了那就是沙土袋也hold不住的。

李联芳呆傻的看着身后狼烟动地的城墙,三丈高的被重点加固后的城墙竟然被掀翻了。

这简直是天诛啊!

就跟古人描写王恭厂大爆炸时候的感觉一样,须臾大震一声,天崩地塌,昏黑如夜,万室平沉,糜烂尤甚,僵尸层叠,秽气熏天,瓦砾盈空,纷纷雨下。伤心惨目,笔所难述。

李联芳是津门人,当然知道王恭厂大爆炸了,王恭厂大爆炸发生在天启六年,拘谨也不过二十年,而李联芳人都小三十了。

当时他都快十岁了,在这个时候可已经是半大孩子,懂事记事了。

京城内一些个传的邪里邪乎的谣言,津门人哪个没听说过?

什么石驸马大街上有一五千斤重的大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