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6章 是陛下抄袭我的理论!(2 / 4)

没有弊端了。 /p

在总论了钱币的性质和一般等价物概念之后,丘濬批判了大明宝钞竭尽民力,而势要豪右窃印是钞法败坏的主要原因,他提出了行钱法,而且是轻重并用。 /p

但是丘濬只是一个普通的经学举人,他并没有办法解决银子和铜料从何而来。 /p

当然这些问题,朱祁钰都在解决,因为大明并没有银料和铜料,大明一年产十万两白银,还不够塞牙缝呢。 /p

大明一年至少需要七百万两到八百万两的白银,并且压印成为银币才够大明所需。 /p

所以,朱祁钰的国富论,并不是超越大明这个时代的产物,它是有切实土壤的。 /p

大明已经有举人,在正统十二年提出来了。 /p

丘濬的第三个观点,是他落第的主要原因,他基于自己的劳动价值论和货币论,推出了他的主要施政理念。 /p

「利之在天下,固不可禁,亦不可不禁;利之为利,处义之下,害之上;以义为利,以礼制欲,操利之权,资以行义。」 /p

利益在天下,所以不可能禁止求利,但是不能没有约束,否则就是礼崩乐坏,世风日下。 /p

那么君王应当以用大义去约束利,用礼法去制衡私欲,用利柄的权力,去行大义。 /p

&nt;

丘濬对于朝贡国、藩属国,提出了除了军事羁縻、政治羁縻以外,还要进行经济羁縻,这样才能保证他们不当逆子。 /p

是所谓:「国家富有万国,固无待于外夷,而外夷所用,则不可无中国物也。私通溢出之患,断不能绝;虽有明禁,但利之所在,民不畏死,犯法而罪之;」 /p

大明比世界所有的国家都要富有,所以外夷则不可以没有大明的货物,但是私通溢出的祸患,却始终不能断绝。 /p

虽然有明文禁止,但事大利益所在的地方,富人们不会畏惧死亡,哪怕是冒着犯法的危险。 /p

翻译翻译就是三倍利,无法无天。 /p

丘濬主张海贸,将商舶和贡舶、朝贡一起纳入市舶司的管理,曰:「许其自陈自造舶舟若干料数,收购货物若干种数,经行某处等国,于何年月回还,并不敢私带违禁物件。及回之日,不致透漏。待其回帆,差官封验。」 /p

同时丘濬指出,漕运和海上漕运必须并举。从海路漕运的载量中划出20来载运商货,回程空船更可多运商货曰:「南货日集于北,北货日流于南。」 /p

最后丘濬提出了自己的主张:「人民所同欲,国用之一端」 /p

丘濬的观点在正统十二年的政治风向下,是没有一点点可能考中进士的可能,所以他的第一次科举毫无悬念的失败了。 /p

景泰二年,丘濬再次参加科举,再次落榜。 /p

这次落榜的原因很简单,当时主考官江渊和所有的考官一致认为丘濬在中译中。 /p

具体来说,就是丘濬在总结陛下的政令,写了答案,这不是江渊一个人的判断,而是所有考官的判断。 /p

这不是偷陛下的成果吗?! /p

江渊将丘濬的试卷单独拿出来,准备做个典型,以正科举的歪风邪气,抄谁都可以,但是你不能抄到大皇帝的头上,不要命了?! /p

但是丘濬和另外一个海南人海瑞很像,不牟私利,谄媚权贵,你江渊是主考官又如何? /p

丘濬是一个很节俭的人,他住的地方很是破败,他已经没有什么好失去的。 /p

所以他直接找到了江渊,和江渊说明了情况,并要求调阅正统十二年的考卷。 /p

江渊就把丘濬在正统十二年的考卷拿了出来,然后江渊人傻了。 /p

整个景泰二年的主考官,全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