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〇五章 南北战争的序幕(1 / 4)

时间到了复兴五年的年底。

这一年时间,董书恒都没有出巡,倒是左季高,以总理的身份去了远东。

然后从远东乘船去了一趟北阿米利亚的朱州、东州地区。

他去开拓团的驻地进行了访问,送去了来自复兴军上层的慰问。

朱州和东州的开拓点已经平稳发展起来。

这些的环境恶劣,并不适合大规模的移民。

董书恒也占据这里,仅仅是为了占据一块地盘而已。

那些位于中部大草原地区的开拓点更像是守卫这块地方的哨所。

实际上, 这样的开拓活动是很艰苦的,前期需要投入的资源也比较多。

只有复兴军这样依靠政府的资源来推动,才能够做成。

留在新京的董书恒,则难得挑起了繁杂的政务。

不过他还是保持着正常上下班。回到家中收拾那些调皮捣蛋的子女。

董书恒虽然没有出去,但是他却一直关心着国家的大事儿。

首先是印度战区经过李少荃与张德帅的运作已经成立。

彭玉麟带兵从腾冲府进入次大陆。

战区的司令部放在了加尔各答西南,那格浦尔东边的赖布尔城。

实际上要是放在加尔各答会更方便补给。但是考虑到加尔各答即将成为圣国的新圣京。

彭玉麟还是很识趣地避开了石达开的敏感点。

彭玉麟是一个富有政治智慧以及个人魅力的将领。

就连一向自视甚高的陈玉成在与彭玉麟相处了一段时间之后都甘愿做他的副手。

战区成立之后, 彭玉麟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搭建电报线路。

首先在那加丘陵建立了一座无线电中继站。

然后将手下的通讯兵化成一个个小组与战区司令部派遣的联络官一同派到各个势力的军队中。

无线电台是复兴军的秘密武器,必须要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他们什么为无线电台安装了自毁装置。防止落入敌人的手中。

对董书恒来说,要想再搞出领先这个时代的东西已经很难了。

有些东西不是依靠自己的简单描述就能够早出来的, 那需要新的基础理论和基础材料的积累。

然后就是建立物资补给的大本营。

战区补给的大本营建在加尔各答,这里有完善的港口以及仓储设施。

本土运来的弹药,南洋输送来的粮食都储存在这里。

彭玉麟知道不能完全指望这些各大势力的军队自带补给。

要是那样的话,打仗的时候肯定是漏洞百出。

要想指挥这样一支数量庞大,而且成分复杂的联军。

就要尽量地统筹统一安排。

陈玉成一开始还准备看彭玉麟的笑话。

因为联军所属的部队分属在次大陆的天南地北。战区怎么去指挥?

这些军队语言不通,训练不同,就是军仙下凡也难以统一指挥啊。

没想到彭玉麟用一台机器,几个联络官就解决了这个问题。

无线电的好处就是可以跟着军队一起移动。

这样的话,战区就能够实时地搞清楚各支军队的情况。

这个复兴军的花头就是多啊。

彭玉麟并没有将所有的军队都调到与嘤军对峙的那格浦尔一线。

只将廖祥东指挥的三万廓尔喀雇佣兵以及十万缅甸王军调到了中线。

这样,他在中线就拥有了五万复兴军直属部队、十万缅甸王军、三万廓尔喀新军以及陈玉成手下的七万军队,总兵力达到了二十五万人。

圣军总兵力不止这些,但是还要防守其他的地方。

陈玉成在各支部队全部到达之后检阅了军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