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章 唐侯李旭(四千字大章)(2 / 4)

所以,李旭还是打算好好经营延安府的,把延安府经营成自己日后统一天下的根据地。

思绪流转,李旭忽然笑了起来。

历史是惊人的相似,原本的历史上共和国的缔造者们从延安走出去,现在换了一个时空,自己以后也要从这里走出去,也许冥冥之中还真是有些说不清道不明的牵连。

看到李旭忽然笑了起来,谭纶和诸将都看了过来。

李旭摆摆手,示意谭纶先说。

延安府以后肯定还是要由谭纶来负责经营的,李旭在一段时间内还是得继续在秦国官场上混着当二五仔。

所以主要的工作还是要谭纶来拟定,自己最多是听听提点意见和建议,最后拍板就行。

老板嘛,就是老是拍板的那个人。

事必躬亲会累死人的,造反是为了活的更舒服,而不是想要当劳模的。

谭纶也不客气,捧着面前一沓信笺说了起来。

先说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四个方面

第一、延安府的人口被高胡子贼军祸害的减少许多。

目前虽然还没办法具体统计到底损失了多少人口,但是肉眼可见的是大量的农田荒芜,许多房屋田舍空无一人,就连延安城里的百姓都没剩下多少了。

许多百姓要么躲进山里去避祸,要么被贼军给裹挟从贼,要么就是当了难民跑到其他地方去了。

当然还有很多被贼军所杀或者因为其他原因死亡的。

作为根据地,没有人口那肯定是不行的。

所以就要先想办法把这些躲进山里的百姓给弄出来,让他们重新回到家园,安居乐业。

至于用什么办法,谭纶的建议是先将那些无主的土地给重新丈量规划,然后分给那些愿意从山里出来或者重新回到家乡的农民耕作。

再辅助以免税免租等惠民政策,肯定可以吸引许多百姓重新回归家园的,而且对于延安府新的统治者们会真心拥护起来。

具体细节还需要推敲,不适合在这种场合说太细。

当然了,光是吸引那些跑出去的百姓回来肯定不够的,谭纶还建议从基地以及关中各县移民。

这些移民里面既有原本属于延安府的百姓现在成了难民无家可归的那些百姓,还可以迁徙一些丧失家园丧失田地的关中百姓去延安府落户。

基地的农民自然不用说了,但是目前就算全迁过来也只有一万人,也是杯水车薪。

这个工作是一个长期的工作,急不得的。

李旭听完觉得也没啥好补充的。

至于说实际效果咋样,以后施行的过程中就会知道。

所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嘛。

李旭说完这句话后,谭纶眼前一亮,说主公这句话是黄钟大吕,振聋发聩,让李旭颇有些汗颜。

除了这些百姓之外,谭纶还提出要把这次所有的俘虏全部给编入劳改营,让他们也要充当劳动力去耕田做工,恢复生产。

李旭颔首同意,并提议可以把这些人编成若干个劳改农场,原来的建制全部打乱分开,混编在一起实行管理。

谭纶闻言又被激发出了新的灵感,说是可以采用保甲制度来管理这些人,保长和甲长们既协助农场的看守们管理俘虏,又本身是监督者,其他的俘虏们也互相监督,若是有一人犯事或者逃跑,其他人都要受到株连问罪。

李旭也来了兴致,建议凡是表现好的,三年后可恢复自由之身,选择归农或者从军都可。表现特别突出的可以提前结束劳动改造。

同时对于勤奋耕作者以及举报揭发者都有相应的奖励。

其他几个一直听着的将领们也被击发的各有想法冒出来,众人一阵头脑风暴,关于俘虏改造和管理的办法越来越明晰详细起来。

一旁被赶鸭子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