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五六章 大明朝的反贼们(2 / 3)

张文兴父子也醒悟,吓得同样趴在地上赶紧磕头,其他那些也纷纷跪倒磕头……

“都起来吧,千岁什么的就不要胡乱叫了。

你也起来吧。

既然以前当过兵的,那就留下来继续当兵,本爵正在招募援朝军,本爵就喜欢招募你们这样的西北汉子,之前已经下令在延安府招兵,正好你也就别回去了。要是跟着本爵在朝鲜立下战功,也能搏一个前程,岂不胜过这样做赶驴的?你们剩下这些有愿意当兵的,只要不超过三十都可以,每月三两的饷,在军中吃穿都管,本爵从不克扣军饷,也从不会让部下的士兵吃不饱饭。

至于到了朝鲜,斩首都按照朝廷的赏格,本爵也从不会把兄弟们的赏银贪墨了。

话说我杨家还不缺那点银子。”

杨信说道。

张献忠既然出现,当然也就不可能放回去。

“侯爷,小的愿参军。”

刚才最先反应过来的人喊道。

“你叫什么?”

杨信问。

“小的罗汝才,延安人。”

后者上前说道。

“呃,可以,还有谁?另外还有每人五两安家费,预先给两月饷,你们可以在这里领银子,让同乡朋友带回去,也可以报上你们的住址,我会让延安府的商号送去。”

杨信说道。

然后又有五个报名的。

实际上杨都督对手下怎样,基本上都是尽人皆知,但这支驮队的多数都是中年人,就算没有过三十的也都娶妻生子,不可能这样干脆地抛下家里妻儿。至于张献忠没成家,罗汝才光棍一条,当然没什么顾虑,甚至罗汝才还是人家雇着赶驴的,自己穷的连驴都养不起,这样的人才不在乎立刻当兵呢!

五个人紧接着各自报名,这里面居然也出现了一个意外人物。

“刘国能。”

杨信看着面前的名单。

“这片土地上随便扔块砖头都能砸到一个反贼啊!”

他感慨着。

这也没什么奇怪的。

能揭竿而起的,肯定不会是平日老实巴交的,更何况不是那种头脑聪明的,早就死在陕北的毁灭性饥荒当中,也不可能留下名号,能留下名号的都是有点能力的。而这些年赶着毛驴向京城送石油,然后带着粮食之类其他货物返回,是延安一带那些驮队最喜欢干的。张献忠家本来就是干这个的,罗汝才是穷鬼,虽然历史上没有记载他原本干什么的,但就凭他那狡猾得手腕,绝对不是种地的,最大可能也是这种跟着驼队经常在外的。

事实上明末这些家伙很少有哪些是纯粹的农民。

高迎祥是贩马的。

李自成驿卒。

最早的老大王嘉胤是逃兵。

都不能说是纯粹农民,老实巴交闷头种地的,很难在乱世杀出头,朱元璋同样也是靠着托钵行乞过程中的经历。

农民起义,主力的确就是农民。

但带领他们的,基本上都不是纯粹的农民。

这时候领了银子,在当兵的名册上按了手印的张献忠七人站在他面前有些忐忑地看着他,除了光棍一条的罗汝才,其他人都是把银子托给随行的亲戚朋友带回去。五两安家费,两个月军饷六两,十一两银子,这其实也没多少,因为这时候延绥的米价早就过二两了,榆林总兵其实就是延绥镇总兵,但驻榆林卫城。延安一带军民交错,延安府民籍,延安,榆林等卫的卫籍,还有住在延绥总兵下属沿边城堡的卫管民籍。

张献忠家就是延绥总兵下属柳树涧堡民户,应该属于延安卫代管的民籍。

总之系统很乱。

不过十一两银子,基本上够他们家人支撑些日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