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四九章 资本家(2 / 3)

都有你说的工厂和商铺,上海开埠之后,城内几乎所有人口都依赖工商业,我们的货物卖到整个世界,今年甚至有商人想跟着荷兰人去泰西看看。

我们都在全力发展工商业。

但这并不妨碍我们掌握大量的土地,毕竟这些土地本来就是我们的。

不要说我们不交税,徐家的地都在依律纳税,我们不缺那点税款,甚至如果需要,我也可以带头减租,今年我就让徐家的田租降到最高不超过六成,事实上我们不得不减租,因为工商业用人太多。如果我们不减租,那么农民就都去城里找活了,而如果我们降低工钱,让做工和种地差不多,那样我们的工商业就得从外地雇工人了。

但我们又怕地方百姓闹起来。

毕竟如今那里都被红巾军搞得人心不稳。

你看,并不是一定要像红巾军一样,如果需要的话,士绅也会改变,毕竟没有人喜欢玉石俱焚。”

徐光启说道。

“不是你们改变了,而是红巾军在旁边,并不是你们良心发现了,而是你们害怕了,你们看到了不改变的后果,你们不想玉石俱焚,那些贫民无非一条烂命而已,但你们却都家大业大。所以你们可以做出一些让步,给他们一些对你们来说不值一提的好处,换取他们感恩戴德,老老实实继续为你们干活,你们继续风花雪月。

如果没有红巾军你们会怎样?

你们会加重地租,逼迫农民破产进入工厂,然后从外地购买家奴,用这些家奴给你们种田,甚至去外国购买奴隶。

或者你们更喜欢用奴隶。

毕竟你们不能让佃户带着脚镣种田,但却可以让那些蛮夷奴隶带着脚镣,这样你们就不用担心他们会造反了,而那时候你们比使用佃户收的更多,佃户需要养活父母妻儿,蛮夷奴隶只需要吃饱饭。董其昌儿子抢个佃户女儿,就搞得园子被人烧了,自己流亡半年多,但这些蛮夷奴隶就是拿鞭子抽死都没人管。

多么完美。

但红巾军让你们不敢。

你们怕激怒那些农民,他们让你们的一切荡然无存。”

杨信同样很不客气地说道。

“你这样说,老朽也无话可说。”

徐光启说道。

“可你们这样想的前提是什么?”

杨信抚摸着眼前一根巨大的柱子说道。

他们其实是在皇极殿,这座原本被焚毁的大殿,在经过了两年多不到三年的建设后终于完工,靠着用钢筋水泥替代那些昂贵的楠木柱子,这座大殿总共花了不足一百万两。而且把大明带进了钢筋混凝土时代,作为配套的昌平水泥厂和河间一座座铁厂,正在迅速改变着各地的模样,尤其是在北直隶北部,各种公共建设已经没有使用糯米汁的了,同样钢筋水泥桥墩也在那些河流上出现……

北方这一带河流多数都是季节性的。

夏天洪水暴发时候恍如滔滔黄河,冬天就只剩下小水沟了,这样在附近挖出水道引走河水绕过,然后在原来的河道深挖,用石头砌起来基础,上面用钢筋水泥做出一个个桥墩。

至于桥面就无所谓了。

实际上现在桥面也有使用钢筋混凝土的。

锻铁筋虽然用在大型建筑上的确不太敢,但用在桥上还是可以,其实也没有使用锻铁筋的,这种承重用竹筋都足够,不要小看竹筋,清末民初一大堆小洋楼就是用竹筋,据说半个世纪后都还屹立。

总之大型工程对工业和基建技术的带动效果,正在这座大殿的建设中展现。

另外两座也快完工了。

估计明年夏天,大明的三大殿工程就可以竣工,总共花费不会超过三百万两。

原本历史上是六百万。

当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