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八章 刺史之名(1 / 2)

主公开恩 零零点零一 238 字 2021-05-05

不论怎么说,苏琼还没怎么开口,貂蝉就被花菱给收到了房里,苏琼本以为会很头疼的一件事,轻松解决。

他这个山大王出生的夫人,在这方面竟是出奇地好说话。

苏琼和花菱回到住的地方,花香正靠在床榻上,没什么精神。

见苏琼回来,花香不仅没有高兴的神色,反而一脸不快,埋怨道“都怪你,怀了身孕,做人的乐趣可少了很多呢!”

“这也怪我?”苏琼无奈摇了摇头,“你安心养胎,想吃什么东西,让下人去采办来……”

一听到苏琼说一个“吃”字,花香的孕吐反应就又来了,搞一会儿才止住。

苏琼拍着花香的背,无奈地说道“这样都会想吐啊,那平时……”

苏琼不敢再往下说了,他怕说不对,花香再吐起来。

花香用手帕抹了抹嘴,她捶了苏琼一拳,说道“听说夫君你被天子封作了晋阳侯,此事可是真的?”

苏琼点了点头,“不止是晋阳侯,临走时还一并封了并州刺史。”

花香皱了皱眉,她问道“你救了天子,天子还不把你封作并州牧?也忒寒酸了点。”

苏琼摸了摸下巴说道“也差不了什么吧。”

“那哪里能一样,名义上刺史只是监察官员,职级在太守之下,都不如你一个上党太守的官位来的要紧。”

苏琼说道“说是这样说,但如今刺史不同往日,已拥有治所,与州牧无异,汉制未全部改回州牧旧制,封个刺史也就等于把并州给了我,明面上没有那么痛快罢了,也是因为我出身不好,怕一下登的太高,不能服众。”

汉朝的制度,是郡县两级制,天下分成几十个郡国,每个郡国又分治数个县,郡的最高长官为太守,国的最高长官为相,均由中央直接任命,食禄“两千石”。

早年国相位在太守之上,后来皇帝贬抑诸侯,定诸侯相之位在郡太守之下。

太守权利之大,由此可见一斑。

太守上马管军,下马管民,同时可以自己辟用僚属,成为“主公”“家主”一类,类似于一个小的朝廷体系,郡中人士称之为“郡朝”。

正是因为太守权重,所以朝廷又把数郡合成一州,把天下划分成十三个州,每一州都设置了监察官员的职位,刺史应运而生。

早期的刺史,治官不治民,不会在当地设置治所,在一洲的几个郡流动监管,年末还要亲自回到朝廷向天子禀报郡治情况。

刺史累是累了点,但拥有天子近侧弹劾之能的他们就慢慢成了太守们的亲爷爷。

太守要保住自己的职位,就要通过巴结刺史来让天子听到几句“美言”。

如此发展下去,再加上中央对地方的管控意愿,后来刺史的权利越来越大,不但有了治所,甚至有些刺史开始侵夺太守的权力,从郡县的太守那里捞好处,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逐渐成为了太守的顶头上司,有些强势的刺史,虽然无州牧之名,已经有州牧之实,而左右也以“方伯”“牧伯”来称呼刺史。

再后来,就是刘焉建议废除刺史,设立州牧,不管是食邑还是级别都要高于郡守和国相。

州牧相对于刺史来说,是名正言顺的封疆大吏,又管军,又管民,也管官,自然也是郡守和国相的直接上司。

朝廷于是立了三个州牧刘焉为益州牧,黄婉为豫州牧,刘虞为幽州牧。

这样设置州牧对于动荡飘摇的东汉末年来说显然是有利有弊的,好处在于这些州牧权利集中,在对付如黄巾军等起义势力的时候可以集中力量镇压,不会在地方上出现推诿扯皮等不合作的情况,坏处也显而易见,州牧的实力要比郡守大上太多,容易出现军阀割据的场面。

虽然朝廷立的这几个牧没出什么问题,但是此例一开,后来的权臣有样学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