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章 试枪(1 / 3)

大明枪 拍了拍肩膀 3737 字 2021-05-09

万历四十三年三月二十九日,注定会成为川沙基地,甚至整个大明王朝相当重要的一天而载入史册。

这天天气晴朗万里无云,一大早起来张太岳就听到院子里传来阵阵叽叽喳喳声音,有听雪望月的说话声,还有鸟叫声,穿好衣服出来一瞧,竟是院中正房的一角不知道何时起又添了房新客——一窝燕子。

胡沁三女自是兴高采烈七嘴八舌地围观讨论,说这是难得的祥瑞,又兴致颇高地弄出不少跟燕子有关的诗句来应景,什么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什么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等等,最后胡沁问张太岳,咱们是不是以后长期住这里把这里当家了?张太岳点点头,胡沁提议干脆给咱们家起名叫燕归吧,不知可否?

张太岳自无不可,说既然你喜欢就随你去弄,胡沁很是高兴说等下吃过早饭就泼墨挥毫写出来,回头再让木匠给刻出来装上。于是,张太岳在川沙基地的寝居从此有了个新名字。

张太岳先去了化工炸药作坊,指点众工匠给子弹装药,几台新制天平一字排开,要求必须按照标准精准装填,还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注意安全。

每发11毫米口径的子弹装药40格令(26克),底火部分采用结构相对简单的博克塞三爪火台式底火装置,先在铜火帽中放置薄锡箔片以避免雷酸汞对火帽的腐蚀,然后加入适量雷酸汞,用虫胶漆也就是当今时代被当作中药和染料用的紫胶进行封闭,最后再装上内凹三爪式铜火台,一颗子弹的底火部分就算填装完毕,加了火帽和弹头的子弹最后还要送回机加作坊做最后紧固,一颗合格的子弹才正式完成。

眼看着几位做老了烟花爆竹的工匠开始给子弹装药,手法娴熟操作规范,并无任何问题后,张太岳才来到了机加作坊,开始给叶湖43型步枪和胡沁43型左轮手枪进行最后的总装。

长长的工作台上,左边是步枪的全部配件,右边则是手枪的,所有工匠都站在周围,等着看张太岳这位神奇非凡的少年东家的盛大演出,一个个神情肃穆又满怀期待,毕竟像这样精益求精又完全标准化程序化的制器工艺,对于他们这些手艺传家的优秀匠人来说,也是大姑娘上轿平生头一遭。

张太岳虽然和枪械打了几十年的交道,此时此刻对他来说也是事关重大难免有些紧张,旁边这么多工匠众目睽睽殷殷期待更加深这件事儿的仪式感,全场鸦雀无声气氛非常凝重。

张太岳坐在台前,先是闭上眼睛做了几次深呼吸让自己放松下来,然后用干布擦干双手,有条不紊的开始装配起来,他首先装的是胡沁43型单动左轮手枪,枪小部件又特别精细,是最容易出问题的,所以先装它。

虽然后世他蒙着眼睛都可以在很短时间内快速装配,但此时他的动作却缓慢清晰,既给了足够的展示时间让众人看得清楚,同时也让每个装配动作准确无误恰到好处。

时间一息一息的过去,很快一把发着蓝光漂亮得不成样子的左轮手枪就在张太岳灵巧的手里出现了,现场所有人都轻出一口气,一部分人甚至喜笑颜开跃跃欲试,准备欢呼庆祝了。

但张太岳表情依然平静,没有罢手,而是开始枪械装配后的第二道程序,试空枪,他站起身来,先试了试手感,由于枪管比原装的柯尔特1873型手枪的枪管要厚些,所以重量也稍重,原装手枪重105公斤,这个大概要重一两左右,配重略有改变,射击瞄准的习惯也要随之改变,不过问题不大。

然后张太岳开始把手枪放到耳朵边扳动击锤,仔细倾听手枪弹仓和机匣运转的声音,再扣动扳机,还是听个响声,这年代缺少各种测量工具,只能凭经验听声音来判断。就这样反复了好多次,张太岳有了初步判断,各部件运转良好无偏离无异常,不过弹簧的弹拉应力似乎有些不足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