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七章杨家人的盘算(1 / 2)

云家奶奶对杨芳华这个寻找了多年的‘小侄女’,那是疼到了心坎儿里。她怕杨芳华夫妻俩百忙之中还要大老远的来沈城这边接人,就没将具体到达的时间告诉他们。

只说近期身体情况不错,就会寻给时间去探望他们,却没想到因此撞见杨家人唱的一出大戏。

事情还得从沈城连降暴雨发大水开始说起。

自打杨芳华出嫁之后,杨家基本上就秉持着‘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和她断了往来。

后来杨芳华发现荷包里隐藏的那个红布条,就拿着红布条回去追问自称她生母的李招娣。

其实从李招娣表现出来的种种态度,杨芳华心里就有了判定——自己一定不是李招娣的亲生女儿。

可猜测是一回事儿,确切知道来龙去脉那又是另一回事。

何况杨芳华也想知道,自己的亲生父母到底为什么会将自己扔给李招娣。是因为自己是个女孩子,还是因为另有什么隐情。

毕竟能用得起那种荷包、又能写出那么漂亮字迹的人,应该不是一般人家的女子。

谁知李招娣听说她在荷包里找到写了生辰八字的红布条也是一脸惊讶,随后就狮子大开口。

声称杨芳华的亲生父母给杨芳华留了‘口信’,不过杨芳华得拿五十块钱来换。

李招娣还说如果杨芳华不掏钱,就一辈子也别想知道她是从哪儿来的,亲生父母又叫什么名字!

要知道那还是个最低生活费只需八块钱,大米一毛一斤还不是谁家都能吃得起的年代。

五十块钱的高价别说杨芳华掏不起,就是掏得起她也不可能拿钱去换李招娣嘴里不知道真假的信息。

最终杨芳华拉着陈成栋咬牙离开杨家,自此就彻底断了同李招娣和杨家人的往来。

这些不愉快的陈年往事,杨芳华并未和陈曦他们提起,因此陈曦也不知道李招娣和杨家人竟然还干了这么不要脸的勾当。更不知道李招娣还真藏了个与杨芳华身世有关的东西!

一晃十多年过去了,到了如今的一九八六年。

杨家日子过的越发不景气,几个孩子虽然嫁的嫁、娶的娶,可日子都过的紧巴巴。

女儿李招娣可以不管,可儿子还要给她养老送终,她不能看着他们穷下去。如今家里的‘财政大权’把在李招娣手里,她还能偶尔吃个鸡蛋开开荤。

可李招娣特别迷信,她担心以后有个万一,到时儿子儿媳用一副薄皮棺材就把她打发了,她下辈子就别想脱生富贵人家,有那享受荣华的命了。

咚新县那边有人卖鱼赚钱的事情同样让杨家人眼红,李招娣咬牙跺脚卖了从杨芳华亲生父母那里得来的最后两件儿金银首饰,用拿到的钱从村里承包了一处鱼塘。

于是老杨家个个扬眉吐气,成了村里‘有钱承包鱼塘’让人羡慕的几户人家之一。

鱼塘承包之后,老杨家也遇到了一样的问题——那就是没有鱼苗往塘子里投放。

这会儿北方养鱼的人少,多数都是农闲的时候才会有人从河里捞些鱼拿出去卖。如今不止有人承包了鱼塘,还有没什么钱的人,挖临河地用来养鱼。

从河里捞的小鱼都能当鱼苗卖上不错的价钱,所以下河捞鱼的人也就多了。折腾的次数太多,就搞的人多鱼少价位一再攀升,而有鱼塘的人家为了年底能‘赚上大钱’也不惜血本。

老杨家的鱼塘不太大,偏偏想一口吃个胖子。前后往里面投放了不少鱼苗,再加上老杨家小儿子手脚不干净,还干过偷别人家塘鱼往自家放的事情。村里一些养鱼的人家都很看不上他们,一来二去越发跟他们来往的少了。

不少养鱼的人家都听了县里来的专家的话,经常半夜起来查看鱼塘的情况,偏偏老杨家几兄弟互相推脱,常常都是自己一觉到天亮,指望着别人去鱼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