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阿云姐要留宿(1 / 3)

不要说谢谢 照来启阳 3307 字 2021-01-14

第三十章阿云姐要留宿

“好了,我们吃饭吧,鱼蒸好了。”

李燕有张简易的折叠餐桌,平时一个人够用了也方便收纳。今天弄了十几个菜就摆不下了,干脆就挪到长长的玻璃茶几上。

翁昌昇本来就坐在仅有的双人沙发上,这时色色一挤过来就满满当当的,剩下的三位美女只好找了折叠板凳坐过来。

翁昌昇有点不好意思地说“沙发应该让给美女们坐才对。”

色色的屁股钉在那一动不动地说“这是双人沙发,可是有三位美女,谁坐谁不坐?”

李燕说“我就坐外面,负责帮你们盛饭。”

阿云姐说“老翁,你是伤员,你就好好坐着不要动了。”

翁昌昇哭笑不得,这点小伤口算什么伤,他从小就不是个安安份份乖乖巧巧的孩子。

他身上估计得有十几道大大小小的伤痕,其中有三道最大的疤痕,两处在腿上,一处在手上。

最大的那道在膝盖上,光看疤痕就知道当时差点没把膝盖劈开。

小时候顽皮,有次拿着大柴刀爬上门前的蕃桃树上去砍树杈,打算制作一张漂亮的弹弓。

蕃桃树树枝是最硬最韧的,堪称铁木,那根树枝不是很粗,但也要狠砍十几刀。

在差不多要断时用力过猛,结果树枝断了大柴刀依然往下砍,一时收不住手把自己的膝盖给劈了个大口子,血肉翻飞差点没把膝盖劈成两半。

幸好老军医就在树下不远处和他父亲喝酒,急忙利索地紧急包扎止血处理,后来还动了手术缝了针,他的脚才侥幸得以保存下来。

如今还能看到一个触目惊心的伤疤,导致他现在大夏天的都不太好意思在人前穿休闲短裤。

腿上的另一处伤痕则是苏风的功劳。

读小学时,有一天,苏风和他的两位同学要去学校后面的一处悬崖上打赌比赛,比谁更勇敢。

翁昌昇也跟着去看热闹,看见他们一个接一个都很勇敢地从悬崖上跳了下去。

他去到悬崖上往下一看,有十来米的高度,他有点畏高,不过下面是沙地,苏风他们一点事都沒有。

苏风看到翁昌昇站在悬崖边上犹豫不决的样子,就在下面大声地喊“你敢不敢跳?”。

这种时候能不敢吗?于是翁昌昇就硬着头皮往下一跳,却忘了下面那几位都是比他大几岁的孩子,结果他差点没摔成粉碎性骨折。

而手上的那道长长的一片伤痕,是翁昌昇自找的,不作不死的结果。

厂里的小孩经常去厂车间里偷一种小滑轮,然后削一根圆棍把小滑轮穿起来,中间再架上一块木板,自制成简易的滑板,这种滑板可没有刹车功能,只能用鞋底磨擦地板减速。

翁昌昇也去偷了4个小滑轮,制成的滑板非常溜,是几个小朋友里面做得最好的,于是一时傲娇+口水进脑,在其他小朋友都只敢在小斜坡上玩时,他勇敢地争当第一个爬上拉窑用的长达几十米长的大斜坡上滑下。

烧制陶器的龙窑必须修建在斜斜的山坡上,大龙窑有近百米长,坡顶上是粗大的长方体的烟囱,窑身分成许多台级,两侧都是密密麻麻的正方形小烧火孔,最底部是主火口,最主要的火力控制依靠主火口,两侧的小火孔只是用来维持某一台级温度的。为了火力能顺畅地窜到顶部,龙窑的斜度要求在50度以上,而一整窑陶器的烧制成功与否,主要依靠主火口高温的控制和变化,什么时候温度该高什么时候该低一点,哪台级该添火哪台级该封火口,都只能凭老师傅的经验,翁昌昇的父亲就是所有老师傅的师傅,且就仅有他一人拥有一双火眼金睛,不用防火镜,全凭肉眼测算火温。他的父亲烧龙窑的技术是全中国都是首屈一指的,曾有海南省海口市一家陶瓷厂千里迢迢三顾茅庐苦苦哀求父亲去帮忙,父亲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