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赤足开莲花(求订阅!求收藏!)(1 / 2)

孟家为簪缨世家,钟鸣鼎食,人才辈出,在很多圈子里,孟家帮都是一股不容忽视的势力。

码头是孟家的根,孟家是码头的坐地大户。

到了孟苍懿这一辈,他本可坐享其成,做个纨绔子弟,鲜衣怒马,倜傥一生即可。

可他偏要自食其力,年少便行科举一路,入翰林,进内阁,继而权倾朝野,而后又急流勇退,归隐乡梓。

如今孟苍懿已经年过八旬,常年神龙见首不见尾,只在得知某处出了天资聪颖的稚童时,方才暗中前往,相看一番。

待到众人知晓时,已经是尘埃落定,无从运作周旋。

他退出庙堂之后,所收弟子不多,但所出皆为俊杰,这也就让人们对他执掌的私塾越发好奇,总想要一探究竟。

其实,有什么好窥探的呢?

竹林里的一处书屋罢了。

明日便是初一,那个北岸的孩子过来入学的日子。

多年未曾有过的,孟老先生竟然有些心绪不宁起来。

真是平日里对这个幼女太过娇惯了,宠的有些无法无边,怎么敢代替父亲,轻易在外许下让人家来家中入学的诺言呢?

那孩子什么品格他都没有亲自相看过,不知根不知底的,要是来了学不好,又该怎么了账呢?

孟苍懿的儿女众多,他对这些子女都是以儒家尊卑之道严加管教的,所以一个个成人之后,虽然没有过人的建树,却也都中规中矩,在南岸这边的圈子里,都以中庸之道持家,开疆拓土谈不上,踏实守成都绰绰有余。

唯独晚年所得的这个幼女,教养与她的兄长姊姊们不同。

因那时他已经归隐,被朝堂上的风云激荡一番淘洗之后,他的处事哲学有了很大改变,渐渐倾向了老庄与佛家一脉,所以,在管教这个老年得女的时候,便很有些纵容她自然的天性。

幼女出生时,他正在吟哦诗佛王摩诘的那句“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所以当即把这个女儿取名为松泉,一股灵动之气,与她那些循着祖宗辈分,排字命名的兄姊有很大不同。

从最一开始,他就对这个孩子赋予了更多的偏爱和独宠。

待到松泉渐渐长大,人如其名,既有青松的坚韧硬朗,又有清泉的空灵洒脱。

松泉懂事之后,曾有一次问父亲,“爹爹希望泉儿长大以后,成为什么样的人呢?”

孟苍懿笑着答“成为你想做的人,不必在意他人的想法。”

松泉天资聪颖,过目成诵,出口成章,他本以为这孩子会成为一代巾帼文豪,因为他很清楚,哪怕不是出于对自家女儿的溺爱,只做冷眼旁观,也可判定松泉的填词,假以时日,必可成为名噪一时的大才女。

可这女子很有些不同,她无心专做锦绣文章,又一心迷恋起舞蹈来。

舞艺也算六艺之一,然而当今世道,女子为舞者娱人,为君子不齿。

可松泉偏偏喜欢,谁也拦不住。

他这个当父亲的,劝说也是无果。

于是他又巴巴的,千里迢迢给女儿请来了声名显赫的退役宫廷大舞女,教授松泉一流的舞技。

舞师说;“鄙人也算教导过很多闺阁女子,或习舞为增强体魄,或为姿态娇妍,所学者都有个目的,练习起来,也都有时有刻,有行有止。我们这位松泉小姐,却很不同,她一旦舞蹈起来,仿佛立即进入了无人之境,瞬间忘我,起舞起来,舞姿曼妙自然,神情迷醉,不被打断,几乎可以一直舞蹈下去,仿佛不知疲倦。悟性也高,仿佛天生便是舞者,这实在是很惊人。”

孟老先生听了,也不知该欢喜还是该担忧,只觉得这孩子的舞姿确实好看,观之恍若天仙下凡。而且看这孩子起舞的时候,也确实是由衷的喜悦,也就由她去了。

直到那一日,松泉的贴身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