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84章:得汉中(1 / 5)

东吴四都督中,周瑜名声最响,吕蒙武力最强,陆逊出将入相,唯有鲁肃显得籍籍无名,事实上,鲁肃是一个被严重低估的人。

周瑜的名声之所以最响亮,是因为他在赤壁之战中打败了曹操,又在南郡之战中击败了曹仁,这两战改变了当时的历史,造就了后来的三分天下,南郡之战结束后,周瑜被任命为偏将军兼南郡太守,驻守江陵。

周瑜成为东吴政权第一个驻守荆州的人,当时的荆州不仅仅是四战之地,而且是曹操、刘备、孙权三家的交界处,也是事实上的前线地带,政治、军事形势最为复杂,担任这一重任的将领至少有两个条件:

一是能获取孙权的信任。

二是有足够的能力守得住荆州。

孙权时期,具备这两个条件的人一共有四个,分别就是:周瑜、鲁肃、吕蒙、陆逊,他们也被称为东吴四都督,所谓的都督可以理解为镇守荆州归属东吴地盘的将领,而这一职务是从周瑜开始的。

吕蒙的武力之所以最强,是因为在四人中,吕蒙出身最低,其他三人都是出身世家豪族,周瑜出身官宦世家,并与孙策同起同坐,鲁肃家里的粮食多得可以养活一整支军队,

陆逊的家族是吴郡四大豪族之一,只有吕蒙出身低微,吕蒙能够成长起来,完全靠的就是他自己的智勇双全,不断依靠军功获取晋升。

吕蒙一生最大的战绩就是在参与策划并直接领导了偷袭荆州之战,趁关羽在襄樊前线作战时,吕蒙兵不血刃地夺下了南郡重镇江陵城与公安城,夺取了关羽的荆州核心之地,在偷袭荆州之战,吕蒙功能最大。

陆逊之所以出将入相,是因为陆逊成为孙权后期独当一面的大将,在夷陵之战中,陆逊沉着冷静,击败了刘备的伐吴之师,几乎歼灭了刘备的4~5万军队。

在石亭之战中,陆逊以大都督之职统领六师和禁卫军代理摄行王事,也就是代理君王的权力,孙权亲自执鞭为陆逊在前开路,还令文武百官向陆逊下跪。

对陆逊来说,这是一种至高无上的荣耀,孙权把陆逊抬得很高,陆逊也不负众望,在石亭之战中大败曹休,斩杀和擒获魏军一万余人,这是相当大的战绩,奠定了东吴立国的基础。

石亭之战的第二年,孙权就称帝了,陆逊一破蜀,二破魏,被孙权当成社稷之臣、栋梁之才。

众所周知,鲁肃并没有战功,只有战略,鲁肃是孙权的战略大师,为孙权提出了著名的榻上对战略,其内容大意是:

如今天下无法像齐桓公、晋文公时期那样称霸一时,因为汉朝廷已经不可能再复兴,曹操也不能一下子除掉,我们只有鼎足江东,攻取荆州,占据整个长江以南,与曹操划江而治,再称帝建号以便夺取整个天下,建立像汉高祖那样的功业。

鲁肃这一战略比诸葛亮的隆中对战略早了七年,在人心向汉的大背景下,鲁肃是第一个说汉室不可能复兴的人,他认为汉朝将会灭亡,东吴要做的不是齐桓公尊王攘夷那样的扶汉,而是代汉自立。

同时鲁肃敏锐地认为曹操暂时不可能被取代,相当于成功预测官渡之战是曹操取胜,因为200年正是官渡之战发生的元年,鲁肃没有认为当时强大的袁绍会取胜。

否则他会说与袁绍划江而治,鲁肃榻上对的战略在当时算是神一般的预测,而且非常准确,可是很少有人能真正看懂鲁肃当时的战略。

可以说鲁肃的战略影响了孙权的一生,鲁肃跟孙权讲战略时,孙权只有19岁(虚岁),刚刚接手江东政权,可以说此时的孙权是张白纸,根本不可能考虑到未来终极战略,因为眼前就有一大堆的事情等着孙权处理,

而鲁肃的话,让孙权心中的帝王梦萌芽,所以赤壁之战前孙权从内心里积极反抗曹操,而不是像张昭那样投降。

孙权把鲁肃称作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