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 摊黄儿(1 / 2)

“冬至后十天,阳历过大年。”

每当李之重听到这句话,就知道快要过年了。

这个年代一个孩子对过年的期待,且是一年一度的总结性的期待,贯穿整个腊月。

虔诚热切的期待它的到来。

没读书的孩子搬着手指来算日期。

过年意味着吃好的,穿新衣服。

压岁钱,虽是过路的,但会欣喜片刻。

鞭炮等,想想都幸福。

李之重本想说这种期待就像后世孩子对xxx的期待一样。

想了半天,好像后世小孩就没有这样的期待,让他有些失落。

阳历年,也就是元旦,对习惯用农历节气指导生产生活的农民来说,从来没当个节日。

既不会发福利,放假更扯,大多数人都是一个态度,奥,知道了。

知道元旦是腊月初三了。

进入腊月,李之重母亲更是玩命的赶工。

白天忙一天不说,早上不到六点起床,晚上不到十一点不睡。

看的李之重特别心疼,几次劝说她少接点活儿,家里又不缺那几个钱。

马玉仁火冒三丈,说你写了几个字就挣了四五块钱,就看不上你老娘的工作了。

其实她只知道《少年文艺》发表的稿费。

要是知道李子恒的作品也是二儿子写的,不知作何感想。

李之重没办法,只好大包了家里的所有活儿,这些往年都是李德财的工作。

做饭现在基本都是他做,家里人的口味被养刁了,李二凤更是天天来。

李德财一次心血来潮的试做,以剩饭一半儿结局收场后,就再不参与了。

其实这几天李德财也很忙,就是开会,而且不许请假,参会的还有马耀祖和李二凤。

腊月初,旗里开了一次,李德财作为公社农民代表出席,是市里面领导主持的。

随后公社开了一次,旗里领导主持,各个村的村委会委员全部参加。

内容只有一个,十一届三中全会会议精神。

但是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这个提法让参会人员有点儿不知所措。

这种说法只是一个纲领性的文件,大家都不知道怎么去做。

就是有想法也不敢去做,万一错了咋办。

李德财系统的听了两次后,结合李之重给他讲的,理解慢慢的加深了很多。

他不知道的是就目前他的理解深刻程度甚至超过了很多市级领导。

进入腊月冬闲时,很多人家要一次性做大量玉米面和小米面的熟食制品黄儿。

首先是能放得住。

第二是有时间来准备和制作,黄儿是个费工的食物。

第三李之重觉得大家认为成本高不愿意为之。

这个年代把粗粮细作认为是吃到挨刀处了。

放在粮房的大瓮里,在寒冷的冬月算是主食快餐。

在“够不够,三百六。”的年代,在李之重印象里,是莜面下来适口性最好的粗粮了。

黄儿作为土默川特色美食之一,也是粗粮细做的经典之作。

原材料一般是小米面、玉米面掺以少许白面的混合面。

摊黄儿是黄儿的加工过程,也是一个动词,有人误把摊黄儿当成了黄儿。

黄儿才是一种食物,一个名词,而且是一个在六七十年代听起来就有食欲的名词。

叫黄儿的原因不外是从它颜色叫起,不论是米面还是玉米面,都是金黄色的。

摊黄儿的工具叫鏊子,铸铁一次成型,分鏊身与盖子两部分组成。

鏊子直径六十多公分,和烙月饼的铛子相似,倒扣在七烧锅的位置上的,加热靠的是灶火。

饼铛表面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