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公孙家事(1 / 2)

陈志和任闲带着李金宝去了南阳,老李婆天天失魂落魄地坐在大门上,盼着她的小金宝治好了唇腭裂,早点回来。老李头寸步不离地跟在她身旁,他怕老贾头打老伴的主意,他眼瞎,心可不瞎。

吃过中午饭,混子、叶宝林、张学友和大老葛在大门上玩牌。

公孙明和老伴赶集卖菜,散了集才回来,骑着自行车又累又饿。

看见这些五保老人们,无忧无虑,每天快乐的生活,他忽然心生妒意。

他父亲生了七男二女,九个孩子,他自己又生了四子一女五个孩子。

他和老伴今年已经六十多了,上面还有八十多岁的父母双亲,五个孩子各忙各的,孙子外孙一大溜。

他好喝点小酒,有酒当然就得有肉,又不愿意伸手问儿女要,就自食其力地在集上干点贩卖蔬菜的营生。

他是长子,他最小的两个弟弟,比他自己的大儿子还小几岁。

他常常自嘲,自己是人到老年万事休,还上有老下有小的。

他不是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他是逼的。

老两口回到家,累并饿着,老胳膊老腿累的直接往椅子上,一个葛优躺。可是冷锅冷碗冷灶台,老伴还得拖着老腿去做午饭。

“奶奶个腿”,他咬牙切齿地对老伴抱怨说,“娶老婆干啥呢?受罪生养一堆孩子……下辈子,还不如打光棍算逑!”

老伴白了他一眼说“成天介净说胡话,人可不都是这样过来的。都打光棍,不生养孩子,那这个世道不就乱了?”

公孙明拍着桌子说“养大了又咋的呢?还不是各顾各的,生怕老子给他们添负担。nnd,饿一晌午了,有哪个兔孙来瞧瞧他爹娘老子饿死了没?”

老伴一边忙着做饭,一边说“养儿女是尽义务,谁指着儿女们养老享福呢?”

“所以说,还不如打光棍!”公孙明忿忿地说,“恁看院里那些五保户,一人吃饱,全家不饿,一辈子屁心不操,老了老了,国家管他们生老病死,吃穿供养,还有零花钱,比养儿子的都强!咱俩奔七十的人了,还得天天风里来,雨里去的奔波求食,这叫啥事啊?”

老伴想想也是,摇头叹气说“今儿可到月底了,咱爹娘该上咱家来了吧。”

公孙明说“今儿不是农历二十九吗?”

老伴儿哼哼着说“这个月月小呢。”

“哦哦”,公孙明说,“这屋里也住不下,叫华把那隔壁的空屋子,打扫打扫,住一个月妥了。”

公孙明的爹娘都八十多了,养了虎实的七个儿,还有俩闺女,号称八姐九妹,公孙家是虎口北街的大户。

七个儿子商量,大家轮流着一月一替换地供养爹娘,这个月该老七供养。

今天是农历七月二十九了,公孙进老两口,天还没亮就起床收拾行李包裹,准备去老大家觅食。

老七是镇中心校的一名职工,又是镇汽车客运站的站长,身兼数职,还爱打麻将,成天忙的见不着人。

老俩口收拾好行李,忽然想起今天正逢集。

公孙进只好放下包裹,对老伴儿说“明俩口今天在赶集卖菜呢,咱过了晌午再去吧。”

老伴儿是个老实人,是风雷涌动于眼前,仍旧一脸呆萌可爱的老太太。

“好。”老伴儿说,她一辈子都听老头儿的,没出过半点差错,她的主场是公公婆婆、九个孩子、锅碗灶台、田间地头。

公孙进老俩口吃了晌午饭,便背着扛着自己的包裹,拄着拐杖,投奔公孙明来了。

老俩口一前一后,从街北头的老七家,蹒跚步行往紧东头的老大家来。

刚走到叶老旗家门上,竟下起了小雨,俩个老人累的呼哧呼哧地喘着粗气,冒雨往敬老院来。

一梅看的心酸,赶紧撑了俩把大伞去接住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