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一章 蒙恬之计(1 / 2)

蒙恬回到大营,用过午膳,下令大军退后百里。

秦军的一切行动自然都在黄墟城的监视之中,大军撤退,斥候很快就将这个消息禀报给黄墟城主事之人吴峰。

吴峰此人三十多岁,军伍出身,黄墟城的军政皆归他管,可见其人之能耐。

城主府,大堂内,听完斥候的禀报,吴峰陷入沉思,片刻才抬头道“传郡尉,郡丞,守城将领等前来议事。”

接到命令之人相继赶到城主府,礼后,吴峰道“秦军突然后撤,诸位有何看法?”

郡尉起身道“依照属下之见,连身经百战的桓齮都拿黄墟毫无办法,率大军绕过黄墟城,名不见经传的蒙恬小儿凭借一万之数又岂能攻下,其退去定然是知攻城无望,不愿在此僵持。”ii

其余之人也是点头认同,吴峰也是有这方面的猜测,道“本将也是如此认为,桓齮率军迂回向北之事,我已经派人前去乐毅大营禀报,就不用我等多管。为了以防万一,诸位仍然要多加警惕,防止其突袭攻城。”

说到后面吴峰都有点不以为意,就算蒙恬突袭,黄墟城也不是一万大军能攻下的。

这时,郡丞突然说道“将军,属下很奇怪,既然秦军决定放弃攻打黄墟城,为何还要留下一万大军?”

吴峰也是说道“这也是本将不解之处,担心有诈,才让诸位多加提防。莫郡丞有何想法不成?”

莫郡丞道“会不会是为了护卫军粮?”

吴峰目光一亮,道“你是说秦军担心我等会劫持军粮,所以才留下一万大军陆续运送军粮?”ii

“是了,唯有如此才解释得通为何留下一万大军,大军又为何后撤的缘由。”

如今黄墟城最缺的是什么,粮食,赵国国内的粮食运给赵国三处的章水大营都不够,又哪里还有粮食来救济他们。

一位将领起身道“将军,我等是不是准备一二,劫了秦军的军粮,到时桓齮大军不攻自溃,此乃天赐良机也。”

“是啊将军,这等机会实在难得。”

吴峰也有些心动,但还是有所顾虑,道“诸位应知,秦军不仅作战勇猛,武器装备更是精良,黄墟城只有五千守军。之所以能守住桓齮的五万大军攻城,还是黄墟城军民一心,若是主动出击,可有胜算?”

“这……”ii

大堂众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吴峰所言还真是事实,守城能胜还是地利人和之功,凭借五千守城军主动出击,如何是精悍的秦军之敌。

刚升起的烈火战意,又被一盆冷水给浇灭。

莫郡丞却是说道“将军认为百姓不可一战乎?”

吴峰说道“羸弱之民,自保都难,如何一战?”

莫郡丞笑道“将军,此次抢粮乃是活命之举,他们岂会惧战,到时恐怕饿狼见了他们都会吓得惊慌逃窜,秦军又能如何?”

吴峰听了,心中了然,为了活命,恐怕比什么金钱驱使更为有用,笑道“还是莫郡丞所思周虑,峰不及也。”

吴峰虽然心动,也认为加上百姓万余人可行,还是谨慎道“派人盯着秦军大营,有何动静,立刻向我禀报,就算要劫粮,也要等秦军剩下三千人左右才可行动。”ii

众人虽然觉得吴峰谨慎过了头,但是他是主将,也只能听令行事。

应道“遵将令。”

当天夜里,有一只不起眼的小鸟飞出了黄墟城,消失在了秦军大营。

五天后,秦国后勤一批军粮运到,蒙恬派三千将士护送向东转北,这些都在黄墟城斥候眼里,又七天,第二批军粮到了,蒙恬又是派遣三千将士是护送。

八天后,第三批军粮运到,蒙恬留在军营,十天后,第四批军粮运到,蒙恬仍然没有派人运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