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 / 2)

茶叽 白墨hew 2318 字 2020-08-31

就连饱含养生诀窍而堪称中医始祖的《黄帝内经》一书中的《四气调神大论篇》写着春天该让心志自然生发的“以使志生”,紧随其后就写“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所以,春天来临不久后,便是重庆乃至四川地区的禁渔期。这些硬性的规定蕴含着流传千百年的道理,那就是春天莫要杀戮——要是吃了三月的鲫鱼,那万千鱼仔也就死在腹中了。人懂得与自然和平相处,不仅是在反哺自然,而且能让自然母亲给予人类最实在的回馈。也只有人懂得与自然和平相处,才能给人最宽阔、最隽永、最亲近、最生机地焕发宁静的自然乐章。

我想对于这位活了95岁的老太太一定深谙人与自然如何才能和谐相处的奥秘,所以,她能从视觉上、身体上、感觉上、精神上获取自然里最丰富、最舒适、最亲近、最美好的感受。就不难想象并一同解释了,为什么她总能在道路倾斜,并且路长还有一段又一段的梯子——她在需要很费力攀爬的山城巷里居住,并且这一住就又有那么多年,不愿搬走。我仿佛听到了她内心的声音,这里多好哇!有山有水。

也正是因为万物在宁静之中生发韧性,如果在未来碰到艰难环境时,这韧性就又会拧成一股希望——那是盼着回归宁静的希望。暴风雨前气候往往是宁静的,人也只有经历过了暴风雨,才会知道宁静的日子有多美好——虽然宁静往往意味着生活平淡,但不妨碍日子能过得风生水起,有盼头,也有看头!

看!天边臃肿和脏脏的乌云好似用铁锹使劲和反复地刨脚边半湿的黄土地,而让尘土飞扬,这样弥漫着黄褐色的尘埃好似从黄土里四溅出来的“血液”。一锄头下去,细屑的“血滴”泼洒到了刨土人的脸上,土腥味和粉尘弥漫在他的身体周围。伴随乌云袭来的是一阵狂风,卷起了落叶和灰尘,让它们横飞着。再细看脚边,掺杂着许多刚黄了边角的绿色落叶。

原本澄净的天被乌云飞速地撮成褐色,好像得了感冒一样,天变了“脸色”。它不停地打喷嚏,呼哧地喘着气,便是大风在吹、风声在响。尘埃翻涌咆哮,也夹杂着树叶,随风横冲直撞,又简直不知道将吹到哪儿去。都在眼前转瞬即逝,甚至不知是上或下,都跟着风滚滚向前——让城市的每一个角落瞬间变得“灰头土脸”起来。平日里最柔软的落叶和灰尘在此时都变成了“利器”,落叶扑打路人的脸颊,灰尘扑进眼眶里。一眨眼间,眼睛酸酸的,眼里吹进了沙,视线虚成一条线,透过上下眼皮中颤巍的缝隙,雾蒙蒙地朝天看去。此刻,天上深褐色一片,随着时间推移,愈发厚沉,也愈发变得黑压压的密不透光。

重庆深居内陆,这种极端天气大多发生在气候最极端的炎炎夏季。急急风尘裹着落叶滚滚荡荡,再仰望天空时,整座城市也似乎裹进了厚实的羊毛毡做的大盖子屏障里。看上去软绵绵的,像要垮下来一般——重庆比不得高海拔地区,海拔越高的地区天越蓝;也不像高海拔地区,山越高,空气越稀薄,气压低,大气保温差,气候就会越冷;反而由于这里是盆地地形,加上两江穿行,水汽聚集,不易散热——我们感受到的热量主要由大地吸收太阳热能之后向空气里散出的热能,所以,造成重庆夏季炎热的原因之一就是热量难散开。

重庆是盆地地形,夏天本来就天热,盆地形似“锅底”,太阳摄入的热量就在这口“锅底”焖着,而难以散开。所以,在重庆的大地之上,只要这口“锅底”被夏天的太阳点火加热,就会奇热无比。加上,这口锅底上加了“盖”,又掺了“水”。因而随夏季来临不久后,在重庆生活的人就像热锅里的一块活生生的肉被煮了起来。

太阳暴晒,地表温度居高不下。这时,导致近地面的空气受热膨胀,空气上升并大量聚集,在空中形成高压区域。按理说,这份热力高压能在空中向外围辐散,从而能让部分气流越过盆地边缘,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