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九章 藏头露尾(四)(2 / 4)

帝国再起 张维卿 5538 字 2020-09-10

战的详情重新向他叙述一边。随后,当重新确定了明军收复舟山的战斗有着压倒性的优势,野战一次性击溃守军,进而围城逼迫守将投降,更是吓得临近的一个清军副将举兵反正。方才的那股子兴奋,便重现于黄宗羲的眼前。

“太好了,太好了,王师如此声威,正当直捣虎穴,席卷浙江一省。”发出了如此的断言,沈调伦立刻向黄宗羲大声言道“太冲,咱们该当立刻组织宁绍的士绅、百姓起兵,为王师前驱才是啊!”

沈调伦毫无忌讳的将心中所思倾泻出来,顿感快意非常。而这样的打算,正是黄宗羲此番来寻他的原因所在。

“尔序,你打算怎么做?”

“那还用说,当然是在大兰山起兵,再续王经略当年的事业才是!”

事实上,对此黄宗羲早有成算,此间出言问及,本就有着看看二人是否想到一块儿的打算。此刻见得沈调伦如是作答,当即便有了大事可成的感觉。

如果说,舟山陷落是浙东抗清运动基本被清军镇压的标志。那么四明山地区的沦陷,尤其是大兰山明军的覆没,则是这一幕的前兆。

大兰山明军素来是整个四明山、天台山地区诸路明军、义军的主心骨,王翊能够以一介生员的身份领直浙经略这样的高官,说到底也是由于其人作为四明山地区诸路明军的盟主。这支明军与同期浙东的其他明军、义军不同,并非是涸泽而渔、焚林而猎,他们以大兰山为中心,建立起了一个军队保护百姓不受清军侵扰、胥吏盘剥,而百姓缴纳税赋以供养军队的良性循环,由此渐渐壮大,成为浙东一支不可忽视的抗清力量。

这,不仅仅是为当时的浙东士绅、百姓所称道,于后世更是被修史者视之为儒家士人主导抗清运动的典范和榜样。甚至,王江能够在广东如鱼得水,其中有着陈凯的信任和他对陈凯的救命之恩的报答,但更重要的在于陈凯主持的潮州民政,乃至是因陈凯的摄入而有所改变的郑氏集团走得同样是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而非是那种耗尽民力,与清廷决一死战的赌徒风格。

大兰山明军曾经的辉煌是浙东抗清士绅们的信仰,后世的浙东史派关于大兰山抗清便多有记述。于黄宗羲和沈调伦二人,一个是曾经的主导者的儿女亲家,志同道合的故友,另一个则干脆就曾经是大兰山明军的一份子。

明军已经占据了舟山,连带着张洪德反正,只觉得是时不我待,沈调伦和黄宗羲立刻就行动了起来。

他们的这一遭是要重建大兰山明军,那么首要做的就是将大兰山明军星散在各地的人员重新聚拢起来。小卒子当然是大可不必,但是当时带兵的将帅、管理老营和民政的官员们,这些人对于大兰山明军式的运作都是驾轻就熟的,能够得到这些人的协手自然是事半而功倍。

既然如此,沈调伦便开始去设法联系其他大兰山的人物。而黄宗羲这边,他当下的优势在于多年联络抗清人士,与浙东不少有心抗清的士人都是有着或多或少的联系的。由他出面去联络一些士绅,如此便可以更快的增强那支未来的大兰山明军的力量。

分工虽有不同,但是力量还是在往一处使的。凭着沈调伦固有的关系,也凭着黄宗羲这些年的走访,沈调伦很快就找到了以前与他一并在王翊麾下赞画军务、管理庶务的士人邹小南,以及大兰山明军后营都督毛明山。这二人算是一文一武,配置上还算不错的,尤其是毛明山素以武勇著称,当初在四明山地区也是出了名的猛将,但是在曾经的那支大兰山明军之中,他们都不算是最出挑的人物。这前后一对比,用后世的话说就是低配,而且还是在核心不再的情况的低配。

“黄都督殉国了,刘都督几年前也忧愤成疾,病故了,就连刘都督的义子陈将军在四年前也战死了。至于其他人,暂且已经找不到了。”曾经一起共造辉煌的友人们星散,对于沈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