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六章、十字路口(3 / 4)

神圣罗马帝国 新海月1 4490 字 2021-03-29

不一样了,一支袖珍版陆军,装甲部队自然多不到哪里去。

同样是坦克师,各国的编制也大不相同,一个神罗坦克师差不多能顶两个英军坦克师。

然而,就这样缩水版的坦克师,英国陆军都没有几个。不是不想搞,实在是军费有限,玩儿不起这种昂贵玩具。

装甲部队虽然也属于陆军,但是论起开销来,那都是直接向海军、空军看齐。

若是步兵,一艘战列舰的开销都能养一个师;可是到了装甲部,哪怕是现在最先进的战列舰,日常开销也赶不上一个坦克团。(按三三四制,一个团108辆坦克计算)

都是被现实给逼出来,若是英国陆军不节省,皇家海军如何能够称霸世界。

要是陆海空一起玩儿军备竞赛,不管大英帝国有多土豪,也不可能顶得住。

这是经济体量决定的,英伦三岛的上限在那里卡着,想要爆肝也爆不起来。

指挥跟不上、装备跟不上、训练跟不上、士气同样跟不上,本来就是不对称的战争,战场上不一边倒才有问题。

敌前指挥部,作为前线最高指挥官的冯·路透男爵,此刻的心思已经不在战场上。

英属南非实在是太小了,好望角虽然鼎鼎大名,但是对坐拥苏伊士运河的神圣罗马帝国来说,也就那么回事。

经济价值一般般,战略价值同样也是一般般。“重要”那只是针对英国人而言的,掌控了这里可以不被神罗卡脖子。

或许伴随着经济、科技的不断发展,商船的吨位也会慢慢变大,好望角在未来的重要性会凸现出来。

可那也只是一种可能,眼下苏伊士运河航线,已经足以满足商业贸易所需。

哪怕是在神圣罗马帝国,计算军功的时候,同样免不了受经济、战略价值的影响。

通常来说,拿下经济战略价值越高的地方,攻城掠地的功劳就会越大,反之亦然。

好望角对神圣罗马帝国的重要性不高,不等于大家投入的力度也不大。为了这场战争,非洲的贵族们真正做到了有钱出钱、有力出力。

哪怕是战争进行到现在,南非战场上的很多战略物资,都是私人筹集垫付的。

虽然未来政府会为这些开销买单,但同样需要折算军功。要是没有好处,谁这么热心肠?

按照神圣罗马帝国的惯例,大家一起出力夺取了英属南非,那么战后拿英属南非的土地、财产分分就是了。

现在的问题是大家都为这场战争贡献了力量,有资格分蛋糕的人太多,偏偏英属南非这块蛋糕又不够大。

分赃不均,向来都是大忌。要是出了大力,没有获得相应的回报,那么未来大家参战就要权衡利弊了。

最终将会出现:有肉大家一拥而上,碰到骨头就无人问津。然后,就轮到军功封爵体系崩溃了。

类似的案例,在历史上也是发生过的。最典型的就是大秦帝国的耕战体系,因为后来者无地可分而崩溃。

眼下,神圣罗马帝国帝国也走到了这个十字路口。唯一的区别在于,现在已经进入到了工业时代,还有重新选择的机会。

当然,这个问题是政府高层需要考虑的。作为前线的最高指挥官,冯·路透男爵还没有深入想那么多。

眼下,他面临的问题是:在战利品不够的情况下,如何分配战利品,才能令大多数人都满意。

虽然爵位、封地,最终是由皇帝确定的;但负责战功核定的还是冯-路透男爵,其中也包括给出详细处置方案。

一般来说,只要确定前线战功准确无误,封地划分、爵位赐予都会考虑一线指挥官的意见。

当然这只是一部分,实际操作中需要考虑的问题更多,比如说:受封赏个人的意愿,也要尽可能的照顾。

相对而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