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自以为是(1 / 1)

人们总是自以为是的活着又或者是浑噩着

看一场电影就以为明白了一个道理,读一则故事就以为领悟了某个精髓,而更别说经历了一件小事情就以为自己成长了。

其实张森想,真正限制人成长的便是“自以为是”这个大陷阱吧。

生活中有太多的东西需要我们去学习,不管是为人处世,还是怎样生活,都要好好认真学习。无论是保持态度,还是随波逐流都自成一套道理。人们没有资格去评价他人的态度与行为。

小孩子打碎了玻璃瓶,大人会斥责训诫,小孩子缩在角落里默默的听着,并深刻的留下了这段记忆,这样做的后果很可怕,于是便不敢再这样做,这便也是大人的目的,在小孩子心中留下畏惧,便不会再做这样子的“错事”。大人站在某个高度去批判小孩子,并教会小孩子道理。人们常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的孩子会打洞”,我想其中有部分原因来自于此吧,大人们教会了自己的孩子,他们所认为的对错与好坏,小孩子没有自己的主观意识之前,接受的是大人的思想,并逐渐形成了相似的思维方式与逻辑体系。

可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大人们却往往容易将自己的梦想与希望寄托在孩子的身上,他们渴望孩子比他们自己优秀的多,渴望孩子比自己原有阶层往上爬。

孩子,孩子是这个世界上最幸福又或者说是最不幸福的人类,在特定的年龄阶段,他们只需要通过哭闹或者撒娇便可以得到他们想要的东西,最能够求啥得啥得阶段,毕竟人们常说求之不得是最痛苦的一件事情之一。最不幸的事情不过在于没有意识被动的接受着身边人的思想,好的不好的,活在别人的评价与比较中(这是伴随人一生的问题吧,被别人评价,可是这是小孩子唯一的认知标准)。

小时候盼望着长大,长大了却羡慕小孩子。

可是光阴是条一去不回的人生路,再也回不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