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章 天禧二十九(2 / 3)

霄吵,而是曲九江跟赵三才去负责调解,他这个当王爷的自然躲得远远的。

可是躲得了初一躲不过十五,马三亲自上门他能拦吗?这一位也是要过几年就要当爷爷的人了,偏偏长相还是一如从前那般凶横,一进院子就把侍女仆人都吓了个半死,等到杨凌霄招呼孩子们来见人,杨念也好,杨瑞泽也好,都吓哭了。

马三一张老脸也是哭笑不得,当年就是这样,洛王妃总斥责他杀气太重,吓到孩子,坏风水,反正话说的不怎么好听。

马三也是赌气,一闹还真就基本没来过王府了,杨孝严也劝过,说你跟个娘们较什么劲,马三却说不是较劲,是怕王妃又不高兴而已。

单单这一点,就说明了为何马三这些年在金州名声如此之臭,杨孝严也好,杨凌霄也罢,基本都视而不见。

忠心最重要,马三是个粗人,看上谁家姑娘媳妇,直接就往家里弄,但是出手也从来没短过她们谁的,只是有时候不合人家意思罢了,类似的事儿摞起来能堆满三四间屋子,纵然如此,杨孝严惯着他,杨凌霄也尽量惯着他。

尤其是在赵三才告诉他,马三单单北上就有三道长疤,从肩到屁股那么长,都是帮杨孝严挡的,在得知这些后,杨凌霄就更不说什么了,只是时常写信给马三,让他收敛一些,另外让他没事就来家里吃饭。

马三这些年一共就来了两次,一次是想让两个儿子去武备院求学,按理说这不是个事儿,但是他这种粗人对于这种学堂总有种莫名的崇敬,加上是王府办的,总觉得不来跟王爷说道说道心里不踏实。

第二次,就是这次出征的事儿,许是杨凌霄的信起了作用,马三这些年收敛了很多,名声也好了不少,他说他也老了,跟杨孝严不一样,马三没有太高的修为,除了胆子大不要命,没有别的优点。

但也正因为如此,他一旦上了年纪,就拼不动了,这些年他也发觉了,自己脾气变好了,没有那么凶戾了,可是这同样是他接受不了的。

接受不了又能如何?人总归是会老的,他如今唯一放不下心的就是两个儿子,他求杨凌霄让他带着两个儿子再上一次战场,他要最后为杨家再当一次先锋,同时也要亲自教教两个儿子打仗,不能留两个废物给辽东养着。

杨凌霄自然没法拒绝,于是此次,马家父子兵加上一个杨平,就算是承包了整个辽东的先锋大军,杨凌霄也大手一挥把半数骑兵与狼牙子都分配给了几人,中军后军加起来才留了六万人。

另外刚刚受封句高丽王的李宰政,真的举倾国之力,带精兵十万相助,所以辽东这边二十万大军以横扫之势一路推进,要与朝廷大军在阴山附近会师。

其实此次出征,大家伙心知肚明,最少有一半概率打不起来,各方面情报显示,匈奴从去年开始就在向西北收缩,大有退出草原的驱使,千百年来都是如此,游牧民族为何一直杀不尽赶不绝?就是因为这一个游字。

莫说五六十万大军了,纵使你起大军百万又如何?人家赶着牛羊带着帐篷,一路迁移一路走,等你撤军人家再回来,坚决不跟你硬碰硬。

除了少量因为各种愿意无法迁移的部落外,中原王朝每次对草原用兵,几乎都是绝对的劣势。

此次也不例外,虽然匈奴王那措木身死的消息已经传开,但是匈奴内乱的情况并没有出现,年幼的赤那措顺利继承了匈奴帝国的皇位,在呼衍上清的压力下,契丹与金帐都前来献上了忠诚。

只是今年出兵的时候,这两部也不知是故意拖延,还是距离的确太远,他们的军队迟迟未到,如今匈奴的底盘太大了,想要再次集结曾经那般的大军,赤那措的影响力与威信都远远不够。

如今左旗与柔然两部加上鞑靼,草原上四十万的匈奴精锐还是有的,只是拿这四十万精锐来跟大秦硬碰硬,那就脑子不太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