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8章 说说厨房(3 / 4)

都是她徒弟。

面点间主管是一位叫蒋亚军的女的,有五十岁,是老爷子的表妹。蒋亚军手下管着二十二个人,其中包括和小馅的,专职和面的,蒸煎煮和包饺子的。她有个副手,叫张春梅,三十多岁,长得挺漂亮,是个离婚女人,带着孩子自己过,她儿子在热菜厨房打荷。

整个面点间人员全部是铁岭人,老爷子老家的,可以说老爷子开这个饭店解决了老家一部分人的就业问题。

调制饺子大馅和煸馅以及剁馅的是一个工作小组,负责人是一个五十多岁的男的,姓王,他主要负责调制饺子大馅和煸馅,手底下有个给他打下手的,是他徒弟。剁馅的是一对老夫妻,五十多岁,负责所有青菜馅的剁制工作。

调馅间属于核心技术操作间,除了厨师长和面点主管之外外人不允许进,我能进去可能是老爷子知道我曾是临江轩饺子馆的总厨,饺子馅技术对我来说不是啥秘密。

二楼厨房还有一个特殊的存在,就是有一个专门做水豆腐的,水豆腐不卖钱,每个饭口做出一桶,每桌客人赠送一份水豆腐。水豆腐很受客人喜爱,每天上午十一点左右都会有在附近住的老年人过来,点上一份水饺,边吃饺子边喝水豆腐。牛秀丽跟我说这些老人主要是奔着免费的水豆腐来的,人老了牙口不好,水豆腐和鸡蛋糕似的,是老年人的最爱,加上还免费赠送,所以很多老年人爱来。

对饭店的这个打法感觉很好,很有策略。中国人爱吃饺子,尤其是逢年过节的时候,家家户户吃饺子。以前都是在家自己包,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人们兜里有钱了,嫌乎在家自己包饺子费事,都到饭店来吃。到饭店就吃盘饺子吗?当然不是,点一盘饺子咋说也得点两个菜,再来瓶酒,这才叫上饭店吃饺子。

一家人打算上饭店吃饺子,饺子馆很多家,上哪家去呢?这时候老人说去青花阁,青花阁饺子好吃,还免费送水豆腐,水豆腐我爱吃,别人家没有,去青花阁吃饺子。老人这么说了,当子女的一般都听老人的,那就去青花阁吧。

一份成本极低的水豆腐带来一桌客人,划算。听说这点子是老爷子想出来的,不得不佩服人家这智商。

经营有道。

我一直局限在厨房管理上,对如何营销没怎么研究,研究最多的是菜品。看到赠送的水豆腐不禁想到自己在这方面是个缺陷,跟自己说这方面得加强,这也是管理上的事。

老店一天卖两万块钱,热菜能卖八千,饺子能卖五千,凉菜能卖两千,酒水能卖五千。占主导的是热菜,但是热菜成本高,不管是原料成本还是人力成本,都是整个成本占比最高的。而最赚钱的是饺子,饺子的基本毛利在百分之七十,同时饺子的人力成本小得多,前台酒水同样卖五千,那是整个前台的收入,前台人员加起来五十多人,而面点才二十多人。

在中餐里,饺子的毛利最高,其次是面条。所以开饺子馆和面条馆赚钱。

一家饺子馆运营好了,要比同样面积的火锅店赚钱。很多人都以为火锅店最赚钱,其实没算呢,一算下来就知道,还是饺子馆赚钱。

二楼厨房有两个奇葩的存在。

一个是煮饺子的孙成,三十多岁,滨海周边农村人。看上去很厚道,长着一张娃娃脸。一天好像没啥愁事似的,一边煮饺子一边唱歌,属于无忧无虑的乐天派。最大的特点是只要女的要他给买东西,二话不说就给买,等男的找他买一分钱的东西都不行。听杜师傅说他脑袋受过刺激,有时候犯病会精神不正常。我倒是没看出来,都说精神病患者眼神发呆,我看他眼神比我都有精神。但是杜师傅不能撒谎,我问杜师傅既然有精神病为啥还用,要是犯病了得承担责任,杜师傅说没办法,也打算不用了,可是跟孙成一说不用他了他马上犯病,有点吓人。

另外一个是做水豆腐的大哥,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