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六章 哪吒复仇(2 / 3)

一切归于平静,便看向另一边六耳猕猴处。

就见得六耳猕猴双眼通红,持着随心铁杆兵乱打乱闹,他身旁则围着六个小猴,他们表情各异,似乎毫无畏惧。

孙悟空摇摇头,却不曾帮忙除去,概是因为他知那六意为魔气融了六耳猕猴心中种种所化,这也是一劫。

孙悟空说道“其心不正,大道难矣!”

孙悟空心中倒也为六耳猕猴叹息,若放在往日这六耳猕猴灭六意也是不难,可是偏偏碰到了“魔”。

此魔为凡间修士所饲,若论及真是本领,殊不足道,六耳猕猴当初反天之时一棍子打下去便有一大片都强于此獠。

然而“魔”之强大从不在此,倒是更在于诱惑,可蒙昧心灵,使生灵堕落。

若生灵堕落,则魔界中诞出之魔自然成长,终使得生灵消散,真魔降世!

六耳猕猴本就道心浅薄,又经山下数百年,自然满心怨恨,哪能经得了如此诱惑?

孙悟空也不去多管,他确是欲要看那六耳猕猴的可能,然而却是六耳猕猴的护卫,若那六耳猕猴真个渡不过此劫,堕落成魔,便让世间再绝一种便罢。

孙悟空想想又绝不甚安定,遂就飞上天空,右手远远朝着下方画了个圈,护住唐僧房间,又一大圈罩住整片庄园。

做完一切,孙悟空自回房间休息,他闭上双目,以魔剑材料为基,以大神通反本溯源,去看那修士经历。

原来那修士陈思道本为这庄主之子,少年向道,后得了机缘,拜入迎魔宗,学了饲魔之术,先就杀了结发妻子,以其血骨筑了魔道之基。

后一路杀伐作孽,终至迎魔宗长老之位,若渡的魔劫,便能成真魔,从而统御天地!

何谓之真魔,迎魔宗以“魔”为信,其宗中以为世间众生皆有魔性,三界有一灵生,则魔域自有“魔”诞,然灵有识天地之能,“魔”却只能依本能而行。

迎魔宗认为,若三界之灵一味杀伐掠夺,便可产生与三界截然相反的“能”,此物可助魔域之“魔”成长,若修士以此“能”修行身心,则能与魔域之“魔”产生联系。

待与“魔”有联系之后,则修士可以继续养魔,直到魔性足矣,“魔”产生灵智。

这时分,修士便可寻个生灵颇多之地,然后以秘法沟通“魔”,使那魔来至三界之中,这时修士便可与魔争夺“源”,若修士将那魔炼化入己身,则为真魔!

然而,欲成真魔,困难重重,纵使陈思道魔性极重,却也要多做准备,他便选了家中庄园为址,要在此成真魔。

归来时,他那百岁有余的老父亲喜不自胜,出走数里迎之,可是谁想这一迎便险些使其家族绝后!

陈思道回到家族,自然多做布置,他先是将诸多侍从血肉为基,成了魔阵,又炼了诸多族人为尸傀。

虽有如此重重准备,陈思道仍旧觉得不妥,遂又炼了其父,以其精血炼了法宝,专待与魔争“源”。

可惜,与“魔”争源又岂是易与,那“魔”降世之时,陈思道方知一切事宜皆做无用。

你道是为何,却原来与“魔”争源并非直接争斗,而是以本心做刃,决出胜负。

于是两者便开始了长达百年的拉锯战,比的便是谁的心绪先乱,谁的魔性更重。

那修士倒也是个人才,面对“魔”百年之间不落下风,本来胜算在即,可惜遇到了取经人,也合该归于阴山之后……

孙悟空遍观其一生,却生出一种强烈的责任感,他心中认为这种魔宗能存在到今日便是奇迹……

孙悟空并不认为这迎魔宗在世间单独一例,所以这世间之肮脏勾当也定不止眼前,而真经虽然有些不实,却既有导人向善之能,又有降妖除怪之功。

所以真经是一定要取的,不取不行!

而为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