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师降死咒(求收藏、推荐、打赏)(1 / 2)

“墓葬中的陪葬品用马车拉了数月!”

单单是这一句话,都能让人瞬间进入状态,浮想联翩,垂涎三尺……

但是赵阳更加好奇的还是这无名古书中的帝王墓。

所以这一路上,赵阳都躺在轿椅上,认真的去看金无命那给自己的这一本无名古书。

这一本无名古书大概有四五十页,泛黄的纸张证明着它的长久历史,好在这本无名古书在长久的岁月中并没有明显的受潮,所以字迹非常清晰。

唯一可惜的就是整本书被烧的还有三分之一,而且不是朝着一边烧的,而是四个角个中间都有被烧的痕迹,基本上可以判断,这本书应该是当初从火堆里抢救出来的,而不是单独被焚烧的。

这使得书中记载的所有重要信息也都是断断续续和片面的。

古人为了防止墓葬被盗,除了在墓葬中设置很多机关陷阱以外,还比较看中‘隐秘’这一点,所以经常会从史书中看到,参与墓葬的建设者甚至是墓室的机关陷阱设计者在墓葬建成之后都要一起被殉葬,防止墓葬的机关秘密泄露出去。

而赵阳推断,这本古书就是墓葬的建设参与者写下的,几经不为人知的波折,最后这剩余的残卷落在了金无命的手里。

古书的开篇就记载着古墓的主人乃是浮陀国罗珂帝……

但只有寥寥草草的半句话。

不过也就是这半句话,就给了赵阳很多很多的信息。

比如虽然书中没有准确标注墓葬的时期,但是一般在历史上称王称帝的多为封建制帝国,也就是在221年的秦朝以前。

另外赵阳熟读历史,却从来不曾听说过历史上有‘浮陀国’,这只有一种解释可能,这是一个小国,所以并没有被记载在史书中。

甚至赵阳大胆的猜测,这个‘浮陀国’可能有着很浓的宗教信仰,因为‘浮’‘陀’这二字最早就是出现在佛经中。

佛教最早传入华夏是在公元25年的东汉时期,这个时间点是刚刚好。

并且在佛教刚刚传入华夏的时候,非常盛行,信徒很多……

关于赵阳的这些大胆的推测,从古书中的一些插图画也能明显看得出来。

古书里的插图大部分都是一些祭祀场景,可惜的是因为古书破损的太厉害,就算是有插图也只能看到一小部分,并没有太多很有价值的东西。

其实这些对于赵阳来说都是次要。

书中记载的墓冢准确的位置这才是最重要的。

如果墓穴都找不到,一切岂不都是扯淡。

整个太行山脉延绵四百多公里,并且支脉众多,龙脉同样也有很多条,如果没有一些线索的话,就算是找到死也不可能找得到。

让赵阳悲喜交错的是,这书中确实有记载关于墓冢的位置,但同样还是残的。

能给赵阳墓冢准确位置的信息只有两句话“万佛朝宗,七星瑶光见晨阳;九龙入海,天池离龙潜金汤……”

准确的说这应该是半句话,就是在表述着墓冢的准确位置。

赵阳凭借《十六字阴阳风水秘术》也只是能勉强从这两句话中解析出,‘九龙入海’是一个风水格局的名字,九龙气势强健,海为水,水主财,为一个典型的财富型风水格局,也是一个吉穴。

这说明,这个浮陀国的国王很有可能墓冢就选择在了太行山‘九龙入海’的风水格局之地。

但是太行山脉延绵四百多公里,想在这里面找到一个‘九龙入海’风水格局的宝地也绝非容易,因此就有了上面的一句话“万佛朝宗,七星瑶光见晨阳”

这句话的意思赵阳并不是全懂,只知道‘瑶光’是北斗七星中位于斗柄最末端的一个星名,至于瑶光能见到晨阳,指的是每年的六月份到八月份这个阶段天亮的特别早,在特殊的气候下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