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九章:风向(2 / 3)

佞相夫人要守寡 苡菲 486 字 2019-11-07

胤听他这么说,才不得已相信甘沛霖不在府中。“羽林卫又如何,本皇子这就去会会他们。”

陈锐本来就心情欠佳,见他这么冒进,也懒得说。

只是一言不发的跟着胤皇子往外走,他倒是很想看看他有什么本事从太后的眼皮子底下安然离去。

“甘沛霖,咱们又见面了。”

金殿之上,太后正襟危坐,精致的妆容搭配得宜的饰物,让她看上去充满皇家威严。

甘沛霖微微屈膝,朝她行礼:“妾身见过太后,给皇上请安。”

文心兰怀里抱着年幼的皇子,微微垂下眉目。看着孩子的一瞬间,她的脸上显出了慈爱之情。“其实哀家可以让皇上在房里好好歇着,不必抱过来的。但哀家想让皇上尽早熟悉这金殿,尽早熟悉这朝堂上的人言。”

“太后娘娘用心良苦,臣等钦佩。”领头的大臣少不得阿谀奉承之语。

其余人自然也是跟着行礼,口尊:太后千岁千千岁。

文心兰微微扬起下颌,道:“可是徐老护国公刚走,他的子孙就成了叛国的奸佞。大战在即,居然丢下自己的将士,孤身一人逃遁回皇城。导致朝廷的军队全军覆没,车马粮草被洗劫一空。徐柏森,你哪里还有半点徐家的英雄气概。你的祖父若九泉之下有灵,必然要被你气的七孔生烟,从棺材里爬出来给你几耳光。”

“启禀太后。”徐柏森头上的伤势不轻,走路的时候人都在打飘。“微臣是得了懿旨,才匆匆回皇城述职。预备向太后您禀明战事。可是微臣刚进了皇城,就又得了您的口谕,不必入宫。臣预备今日返回战场,谁料昨夜遇袭受伤,才有所耽搁。还请太后明鉴。”

“哀家何曾传召你入宫?”文心兰满头雾水,凝眸看向一旁的摄政亲王。

徽庆王连忙摇头:“臣也不曾听闻太后有过这样的懿旨。”

烨庆王随即表态:“臣也不曾。”

“西陲边战,已经全数交给大司马接管。敖珟也同时用兵力压制诸国,加以配合。”文心兰眼眸微凉:“你前往季阳,虽然是个不大不小的战役,也连胜两场战役,可哀家犯不着为了这两场胜仗,随意传召你回宫,不顾前方将士安危。”

“回太后的话,您的懿旨臣仍然随身携带。”徐柏森连忙从腰间摸出了太后的懿旨。

内侍监上前,接过懿旨,双手呈于太后面前。

文心兰将怀里的皇帝交给一旁的乳母,随即接过懿旨皱眉展开。

这用料和笔墨确实和宫里的一模一样,细看,就连字迹也是宫里管用的整洁写法,印章也确实没有什么异常……

“启禀太后,微臣的确是因为接到这封懿旨,才会立即赶回皇城。绝不敢有半点隐瞒。”徐柏森端正的跪在朝堂之上。

文心兰也纳闷了,这懿旨的确找不到半点瑕疵。可是实际上,她的确没有下过这样的懿旨。

“拿去给两位摄政亲王过目。”

说这话的时候,她特别谨慎的看过甘沛霖的表情。

甘沛霖就那么静静的站在人前,不卑不亢,一如往常的沉静内敛。

“启禀太后,臣想问问徐少将军。”徽庆王上前一步:“是谁送这封懿旨给你的?”

徐柏森连忙道:“自然是宫中的宦官。”

“是太后身边的内侍监吗?”徽庆王继续问。

“并不是。”徐柏森微微挑眉,道:“微臣从未见过那人。但料想,宫里侍奉的宦官没有一万也有一千,微臣总不至于每个都见过。”

“这就是问题了。”徽庆王敛眸,语气不逊:“太后办事从来缜密,这样的大事,怎么可能随意指派脸生的内侍监前往。纵然这懿旨没瞧出不妥,可没见过的人怎么能轻信。臣以为,徐少将军没有马上休书一封,八百里呈于皇宫确认此事,便是疏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