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〇三 太平洋的风(1 / 4)

数学与货币 达昌 4973 字 2020-09-26

软银投资在中国最初的策略是注重企业质量,投资决策相对谨慎,而不是像普遍的投资机构广撒网策略。

经过投资经理上报的项目,通过投资决策委员会的比例不到20,可以说是相对比较苛刻的投资机构。然而决策与企业沟通又是相对独立的,所以决策委员会只是按照公司的战略部署,主要是看数字做评估,针对不同的行业,对公司的现状有不同的要求,但总的来说,还是通过率低。

投资机构的成绩表现,公司是按照过会率来评估的。谁推荐的企业过会率高,投资经理的奖金就越高,过会率低就奖金低,低到一定的程度,就不是奖金的问题了,而是要直接走人。咨询部门的奖金也和过会率有关,所以获得市场一手信息的咨询部,也要根据公司战略要求不断挖掘到有价值的商业信息,供投资经理筛选。

这一年快过去了,陈达昌手里的公司过会率做到了70,这在整个软银集团来说都是非常高的过会率,直接否定投资的企业只有寥寥几个,大部分都是直接通过决策,小部分有搁置的企业,都在后续的几个月中实现的过会。

夏贝尔公司就是其中一例。

原本公司被搁置投资的决议,是因为当初现金流实在太难看,没有通过决委会。经过几个月的代理商招募制度,公司的现金流一下就健康了很多,相对风险指数立刻也降低了很多。

陈达昌后来与胡普成密切沟通,在确认代理商制度已经全部达到目标之后,觉得时机已经成熟,再次向公司提出启动投资决策。夏贝尔已经完成了大量的前期尽调工作,启动之后相对简单很多,就是财务状况做了一些更新,就可以提交会议审查。结果当然没有意外,当天就过会了。

下半年几乎每个月能上报两个企业供投委会决策,工作节奏也放慢了不少,不像刚开始那样每天都要见不同的公司创始人,而是先根据行业细细筛选,最后每天最多见一个公司。

要谈就谈透,要看就看够。这是陈达昌自己总结的经验,蜻蜓点水,看上去工作量大,面广,其实对于了解一个公司和创始人,反而是需要时间的。

每个季度公司都要评估一次投资经理的业绩与工作进度,陈达昌连续三个季度各项指标都是上海公司的第一名,这让老姚非常得意。好歹,这是他看中的人。

到了第四季度末,公司评估出来陈达昌在全亚洲的投资经理团队中,综合业绩名列第三名。被邀请到日本参加年度会议,接受总部颁奖,还在太平洋边上的一个高级度假村带薪休假一周。做为一个刚出道做投资经理的年轻人,这份荣誉背后透露出他的天赋,对数字的敏感,对人的判断,是投资领域不可或缺的基因。

陈达昌还是第一次去日本,没想到从小看抗日战争片长大的人,到了日本才发现这个地方的人那么彬彬有礼,为人和善。和电影里的日本鬼子完全无法划上等号,这种偏见,大概就像美国人还以为中国没有自来水的印象。

在东京开完会,接受完公司的表彰,旅行社的车把大家拉到了日本东南角的一个小村庄,太平洋边上的一个度假村。旅行社把人放下,大家就各管各了,在这个太平洋边上的度假村里,一切消费都由公司承担。

陈达昌分配了一间榻榻米的房间,窗户正对太平洋,每天吃饭有人送到房间来,睡觉前有人来铺床。这是一个极其偏远和安静的村庄,这个高级的小型度假村就是因为这儿的偏僻和美景,选择在这里投资建设。在日本高级的消费场所都是会员制,不对外销售,所以来这里的客人都是会员邀请至此。软银公司据说是这个公司的投资人,也就是顺理成章的内部消费了。

每天,陈达昌一早出门跑步,沿着太平洋边的柏油路来回跑10公里,在海边吹吹海风。回到房间看书,看到下午,去隔壁的浴室泡澡。日本泡澡的木桶很小,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