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章 不认师叔剑为证(1 / 3)

东朝英雄传 澜台公子 3693 字 2020-07-26

北州,雍国。

定襄城内,公羊策尚在苦思东方玄那则上对。随口自言自语,道了句此对北州当无人可对。

卦摊周围众人听了则纷纷笑骂这小道士好大的口气。他对不上此对,北州便无人能对了?大言不惭。

唯有牵马执剑,立于人群之中的雍秋水。知晓公羊策应是所言非虚,盖因公羊策便是公认的北州文才第一。他若对之不上,那北州怕真是无人能对上此对了。

雍秋水倒是有些好奇那东燕武相东方玄,究竟出了什么上对,竟把这妖人也难住了。

而与之相近不远的茶楼上。樊冷眉耳力极好,听到此处。朱唇带笑,冬梅绽雪。

冷月弦眉艳无双,目中寒江熠春光。

公羊策摊位旁那位颇为清丽的名门闺秀,出言再邀道

“以阁下之文才蹉跎于市井,实乃明珠蒙尘。我定襄彭家,世代从文。与定襄书院院长南郭藻老先生为世交。他日你若能得南郭院长举荐,定能为官入仕,报效朝堂。阁下不若先随我过府,我父最喜结交青年俊杰,必待阁下为上宾。”

另一旁,家中有当铺的富家小姐见此,则是不屑出声哼道

“哼!小道士,你且随本小姐回府。本小姐引你与我二叔相见,我二叔乃定襄城守将牛贲。与城主大人面前都是说得上话的,与你先谋个生计想来不是难事。”

公羊策摊位周遭众人听得无不乍舌,惊羡不已。心道这清秀小道果然福缘了得啊!

自乾朝以来,武人欲取功名须从军入伍。文人则为书院举荐。当然亦可是朝中官员举荐。

从军入伍说来容易,有把子力气即可。实则若无兵谋战略,亦或过人武艺。一辈子许都熬不上个伍长。

为何?布衣百姓、市井小民,去何处学兵谋战略?去何处学过人武艺?单凭一股血勇战阵杀敌能杀几个?斗大个字不识二三,又如何为将?

为将者且不说武艺如何。至少须会行军布阵,识得了沙盘舆图,看得懂阴书调令。是故,文武双全指的多是熟读兵书战略的炼气之士。

常言道,穷文富武。入书院求功名才是寒门弟子一改命运的最好出路。而入书院除去拜师所用束脩,年年还要给书院交上几两银子以作学资。许多农户之家连拜师束脩都凑之不上,更休提那学资一事了。

大多贫寒人家,为了能让后辈读书。家中男丁入伍,女眷务农。二代人、甚至三代人供一名后辈入书院读书,成为儒生。

成为儒生之后,方有机会获得先生提名,书院举荐。而是否真能入仕为官,则须看机缘了。

官员贪腐历朝历代皆有,且不去说。单说书院中并不止一位先生,一位先生又教有许多弟子。先生为何众里挑一提名于你?书院又凭何单单举荐于你?

寒门难出贵子。是故,大多儒生最后的出路不过是书院教习先生,亦或是望族、官员、豪绅富贾家中的文房、管家。又或是于商会、镖行中从事。

只是如此,便已算是脱了农籍,收入颇丰的体面生计。再也不用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讨生活了。后辈子嗣读书、习武也不再是顶天难事。

至于获得朝中官员举荐,于寻常百姓来说则太过虚无缥缈。

试问有哪个朝中官员不去举荐家中子侄、党系后辈。反倒跑去举荐一个八杆子打不着干系的寒门儒生?

除非是遇见两袖清风,慧眼识珠的清官、大贤。再或是干脆撞见大王,得大王赏识重用。只是这后者可比祖坟冒烟难多了……

话说回来,公羊策便是被雍王寻到,请回王都咸阳的。

公羊策当年游玩至雍国王都咸阳,于街上摆摊算卦。

日卜一挂,一挂十金,解卦百金。

大致也是这身行头打扮,旁人只道这小道士想钱想疯了心。看热闹之人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