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四章 头脑不好的样子(1 / 2)

“其一,烈日照耀下的池水,晶莹透澈;微风吹来,水光潋滟,碧波粼粼。

他用水晶帘动来比喻这一景象,美妙而逼真,整个水面犹如一挂水晶做成的帘子,被风吹得泛起微波,在荡漾着的水波下则是随之晃动的楼台倒影,非常美妙。

其二,观赏景致的人先看见的是池水波动,然后才感觉到起风了。夏日的微风是不会让人一下子感觉出来的,此时看到水波才会觉着,所以说水晶帘动微风起。

如果先写微风起,而后再写水晶帘动,那就味同嚼蜡了,但所幸的是,他没有这么写。

满架蔷薇一院香这一句中,他又从嗅觉角度来写夏日。

正当他陶醉于这夏日美景的时候,忽然飘来一阵花香,香气沁人心脾,诗人精神为之一振。

那蔷薇不是他看到的,他也未必知道庭院里还有蔷薇满架,而是那醉人的芳一香提醒了他。

在这盛夏骄阳下的山亭的幽静清新的景致之中,又加上满架蔷薇,增添了鲜艳的色彩,充满了醉人的芳一香,让这首七言绝句洋溢出夏日特有的灵动与生机。

另外,一院香又与上句微风起不无关联,若没有微风,蔷薇花香就不会飘过来,他自然就不知道还有满架蔷薇。

最后,老夫再来总体分析一下这首七言绝句。

这首诗写夏日风光,用近似绘画的手法绿树阴浓,楼台倒影,池塘水波,满架蔷薇,构成了一幅色彩鲜丽、情调清和的图画。

这一切都是由诗人站立在山亭上所描绘下来的。山亭和诗人虽然没有在诗中出现,然而当人在欣赏这首诗时,却仿佛看到了那个山亭和那位悠闲自在的诗人。

嗯,不错,总体来说是很不错的,想必,这首七言绝句的浩然正气不会低于四尺,也算是为这次的诗会开了个好头。”

古大儒说完这话,朝着众人拱了拱手,然后坐了下来。

画舫之上的一些人包括渭湖两岸的人听到古大儒的分析后,也算是明白了这首七言绝句的意蕴,纷纷豁然开朗,拍手叫好。

古大儒分析完,杨万年周围出现了百花齐放的场景,众人知道,这首诗,镇国无疑了。

当一切消失,浩然正气停在了四尺九的程度。

这个程度的浩然正气,对于普通进士级别的人来说,处在一个不高不低的层次。

他们这个级别的进士,做出的诗词不会超过六尺,所以,才会是不高不低。

大楚皇朝的普通进士,开局就做出拥有有四尺九的镇国诗,给其余四大皇朝的人也带来了不小的压力。

不过,压力归压力,只要将这压力转化为动力,那就再好不过了。

苏离看到这里,有些疑惑。

按道理来讲,这五国诗会最终获胜的依据,是中秋佳节的最后一场诗会,也就是说,真正决定胜负的,是各大皇朝顶尖才子的碰撞。

而不是现在,这些普通才子间的碰撞。

可是,随后苏离仔细想了想,也就释然了。

这五国诗会,并不像表面上看起来这么简单。

顶尖才子,也就是各大皇朝的十公子,只能代表各大皇朝最为顶尖的人,而真正决定每个皇朝实力的,并不是最为顶尖的才子,反而是那些处在中间水平的人。

只有中间水平的才子够多,够强,才能真正说明一个皇朝国力的强弱。

所以,五国诗会才会分三次举行,这三次,正好将各大皇朝中,不同层次读书人的实力完美的体现出来。

所以,五国诗会也是体现各大皇朝国力最好的依据。

就比如,大楚皇朝虽说是连续五届诗会拿了倒数第一,并不代表大楚皇朝的国力就是五大皇朝中最差的那个。

因为,这五届诗会中,大楚皇朝在第二轮中,都是第一,也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