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长安,李墨(1 / 3)

时间过的很快,半个月后的清晨,当东方紫气升腾的时候,聚集的战鼓在军营中心响起,数千余名来自唐国各地的投军者纷纷冠袍束带,各披战甲,迅速聚集到了训练场上,所有人按照各自出身的郡县分别列队,李墨也骑马跟着众人站到一面长安的大旗下。

训练场北侧有一座高台,上面旌旗招展,遍插矛戈,另有百余名铁甲亲兵卫队团团围绕,随着一阵号角响起,上面走出一群军卒,为首一人身高八尺五寸,四十上下的年纪,面色白净如玉,胸前三缕长髯迎风飘摆,内穿大红色武士长袍,外边还套了一身精钢所制的铠甲,腰横宝剑,在众人的簇拥之下走了出来,显得十分威严,此人正是大唐的镇荒大将军,武道巅峰的强者徐迟。

李墨能感受到高台上站着的徐迟的气息,紧紧地握住了拳头,稳住了那微微颤抖的身体。这并不是恐惧,而是一种激动,一种强者看到强者就忍不住想要动手比试的欲望,就像这天下所有修为高深的剑道修行者在看到剑圣柳白的时候都握住剑的手都会微微发颤,会产生一种欲与天公试比高的想法。但是李墨本人还不够强,而高台上的男子是武道的巅峰。所以他也清楚的认识到自身的不足,稳住了自身。他能感受的那红色武士长袍下的身体隐藏着多么强大的力量,喃喃道“这就是武道的巅峰了么!”

只是一瞬间,李墨便清醒了过来,眼中的神色更为坚定,紧紧地握住了手中的沥泉枪“不!我还要走得更远,起码要比他走得更远!”

三通号角响罢,大将军徐迟先是发表了一番关于忠君报国的慷慨演讲,从唐国开国以来的种种战役,说到了唐军如何击败荒原上的游牧民族,硬生生的从狼嘴里抢下此地,从此建城驻军,守卫大唐北疆。又从镇北大将军夏侯燕唐一战,大破燕军,到如今的金帐王庭来袭。别说,口才确实不错,说道激昂之处,口水横飞,泡沫四溅,把台下的几千健儿给感动的无不热泪盈眶,恨不得下一刻就横刀立马,杀向贺兰城和敌人拼个你死我活。

演讲完毕以后,开始选拔骑射,考试的原则很简单在训练场上画了一条东西长四十步的白线,白线两头设有、终点,又在白线南侧六十步外竖立一个直径三尺的圆形箭靶,靶中是一个拳头大的红心,考试者纵马从一头疾驰,在白线范围内开弓射箭,射中箭靶者进入下一轮比试,有望受到重用,不中者淘汰,只能沦为军中一卒。

随着选拔正式开始,随着掌令官一声令下,考场上顿时尘土飞扬,人喊马嘶,骑手们飞箭如雨,射中者举弓狂啸,不中者则纷纷低头咒骂,不得不说唐国果然武风极盛,此次来投军的也都是各地的豪杰,大都弓马娴熟,六十步外能一箭中靶者竟然高达六成,这个数字,放眼天下新军都已经非常了不起了,就连看台之上的大将军徐迟也是连连点头,对这次的兵源素质十分满意;这些人只要稍加整顿,就是一支精锐的骑兵队伍。

“修行者,已入武道者请出列,上前一步!”选拔结束后,徐迟似乎想起了什么,对着高台下方的几千健儿们喊到。

台下的几千健儿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最终走出了十八个人。

徐迟死死的盯着台下的这十八个人,心里感叹“看来,我镇荒军里又要多几个人才了!”

目光一一扫过台下的十八个人,徐迟心里想到“看来都是些刚入武道,或者感知境界的修行者,还得好好栽培一番,将来必有大用。”直到目光来到最后一位少年的身上。

“不对,这少年好强的气场!观其相貌俊美无比,手中持着的长枪和身旁的马匹皆是不凡。再看其年龄,定不过十五六岁!次子端是不凡,真乃人中龙凤!不过这少年的面容总觉得有些熟悉,好像在哪里见过!”徐迟默默地在心里想着。

“既然诸位已入修行一途,那寻常考验便不作数了,请休息片刻,稍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