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瀑下练枪(1 / 2)

自那日炼兵后,书院二层楼又多了两名知命境界的大修行者。

而李墨则是开始了自己的练枪计划,自沥泉出世的那一刻起,除了每日与三师姐在旧书楼中写字修行外,他就无时无刻不将之握在手中,吃饭,睡觉,甚至是每晚泡在十一师兄王持为其练武泡制的的药浴中也舍不得撒手,想要人兵合一,就必须要用自己的心无时无刻地感受它,用体内的天地元气去淬炼它,因为李墨相信,这柄由玉佩碎片铸成的神兵是有灵的。

一件兵器本是没有灵魂的,可随着使用它的人对其沁入大量的汗水与情感,慢慢地它便会产生灵性,或者说这是武者对自己的一种催眠相信自己手中的神兵,兵刃在手,天下无敌。但若是在修行界呢?每日用体内的天地元气所淬炼的神兵就似自己身体的一部分,兵在人在,兵毁人废,这便是本命物。

从那天起,小湖畔边便出现了这样一幅画面,一个黑衣男孩一手抓着沥泉枪,紧闭双眼,站在微风中一动不动,用内心感受着手中长枪的重量变化。这就是武者对自身兵器灵敏度的训练,兵器的每一丝重量变化都要感受到,哪怕是一滴水滴到枪上,一片落叶轻轻地落在上面,也要感受出来。慢慢地,才能将手中的兵器化为身体的一部分,有一种血肉相连的感觉。当与敌人的兵器碰撞之时,便能做出最精准的反应,进而做出最为凌厉地进攻。

除此之外,李墨也会站在崖边的瀑布下舞动沥泉枪,来训练自己的力量。利用飞流而下的急湍来磨炼自身。原本就十分沉重的沥泉枪被瀑布一冲,舞动起来便会重逾万斤。而现在正当夏季,上山河水暴涨,每当上游的来水飞奔而来之际,浪花击打在崖间的岩石上,轰轰作响,有若千军万马奔腾之势

望着眼前此景,李墨不禁想起了前世的道家典籍《道德经》“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忧。”

若是说前一句道出了水的本质,那么下一句便是对水的定义。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世间最弱是水,最强的也是水!

就连当今天书卷上第一剑圣柳白手中的剑亦称大河剑。

但是强弱之间是可以转换的

如此每日反复练习,短短几个月间,李墨便觉得自己的气力飞涨,沥泉枪舞动之间,隐隐有了一丝千军万马之势,而兵器振动之间,更是隐约带着一丝雷霆的气息与深入骨髓的寒冷。但如此高强度的训练下,即便是他那洞玄境界的修为,修习多年二十三年蝉的肉身也吃不消,每当其精疲力尽的时候,就会爬出瀑布,坐在湖边休息

坐在湖边的李墨,望着眼前这山,这水,似乎想起了些什么,自嘲道“我可是道家天宗弟子啊!来到这个世界后便因种种缘故没有修习前世的功法,真的是!既然入了武道修炼,前世的功法又怎能不修习呢!”

李墨将沥泉抱在怀中,打坐在湖边,按照前世的记忆将内功心法运转起来。不知过去了多久,身边的事物变得十分缓慢,几乎静止,静止的同时也失去了颜色,但范围不大,仅有身前一尺是这种情况。

“似乎,修炼前世的武学心法变得更加简单,也许是天地元气太过充沛了?前世的我可没有像这般轻松就将天地失色给入门了”李墨喃喃自语“再试试别的。”

天启六年,大唐与燕国开战,镇北大将军夏侯屠村,燕国派出崇明太子为唐国质子。

而在书院的李墨对此一概不知,依旧日复一日地练着枪,修习道家心法。

瀑布下,一位赤裸着上身的少年舞动着大枪,远远望去,少年周边三丈内一片灰蒙,仿佛一切都静止了一般,瀑布奔流而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