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深藏功与名(1 / 2)

既然设备到位,当然不能闲着,设备每闲置一天都是沉没成本,张阳大手一挥,招人!

“记住,最好要工厂上过班的工人……富士康最佳,其他电子厂也行,但不要大学生。”

大学生麻烦的要死,每年六七月就像丧尸出笼一样跑出好几百万,要求高能力低动不动还要维权,喜欢摸鱼,迟到早退一言不合直接辞职更是家常便饭。

张阳是大学生,当然知道大学生都在想什么。

这个群体不适合干工人。

“我们只给两千块,哪儿招聘的起大学生。”谢诗诗说“你放心,我会找到合适工人的,这很容易。”

制造业工人以富士康为尊。

别误会,指的不是工资,而是耐受力。

富士康的压力在诸多制造厂里排名前三……其实富士康也分很多车间,有的车间轻松,有的车间简直地狱模式,在里面上班还能干几年的人真心厉害,不服不行。

更多人在地狱呆了一段时间实在忍不住,熬到拿返费直接跑路。

谢诗诗的目标,就是这些拿到返费走人的。

做啤酒可比富士康轻松太多,能在富士康接受三个月煎熬的,可以在啤酒厂长年累月干下去。

谢诗诗一个电话过去,郭雷满口答应,安排秘书整理出离职人员名单发过去,谢诗诗把名单转交给幸福小区三个皮包公司前台,让她们负责打电话招聘。

至于前台的工作职责没有招聘……哦,你不愿意做没关系,你可以走了,拜拜,我招个新的前台。

那三个皮包公司根本啥事没有,前台天天闲的无聊,聚在一起看视频聊天谈化妆品,谢诗诗偶尔路过羡慕的要死。

至于招聘成功率……这点不用担心,在低也无所谓,富士康离职的成千上万,三个前台只要遍地撒网,抓到几十个人来啤酒厂上班就行。

下午五点,三十号员工招聘完毕,他们来到大丰厂面试。

“这也太厉害了吧!”白富贵说“你们岂不是明天就可以开工?”

明天,开什么玩笑,我要现在。

啤酒这行制作其实不难,有机器在只要几个小时就能搞定,最大问题在于发酵。

白富贵的小册子上写着,发酵需要九天,张阳哪有那时间等着,早点开始,早点做成,早点销售。

不指望啤酒厂赚钱,但也不能亏啊!

“白总,啤酒成本大概多少钱?”

“以玻璃瓶来算,大概五毛吧。”白富贵说“不过你还得准备玻璃瓶,商标,瓶盖,后面俩便宜,主要是瓶子贵。”

“我以前选的南玻集团做供应商,一个瓶子大概两毛。”

也就是说一瓶啤酒乱七八糟加起来八毛钱成本,三十个工人的工资福利算八万,正常运转成本加运输算两万。

这是固定成本,一分都不能少。

张阳接下来算啤酒,假设一个月出十万瓶,那么每个月成本是十八万。

特供ktv的啤酒味道怎么样无所谓,第一要素是便宜,张阳发现得卖一块八才能实现收支平衡。

这特么也太贵了吧!

你要去买啤酒,一瓶两三块很正常,但ktv绝对接受不了一块八进价的啤酒!

“这个……张总您想太多了。”白富贵干了几十年啤酒,对这行有经验“ktv最便宜能进到一块,甚至八毛的啤酒,但那是假的啊。”

“这种勾兑假酒是用来应付那些嫌贵客人的,一瓶三块卖给人家,即便知道是假的,大家也不会说什么。”

“但他们也收真酒,一块八卖不贵的。”

“我们厂当年最风光的时候,走的也是薄利多销路线,总的算下来一瓶啤酒只挣一毛钱。”

所以说啤酒想做大必须走量,张阳叹了口气,行吧,还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