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确认自己的心(2 / 2)

林所陈列的大宋乾德四年,郭忠恕三体(篆隶楷)书《黄帝阴符经》碑拓片为蓝本(《六一题跋》有记载)。至于《黄帝阴符经》的历史考据、学术价值等等有不少专题评述的文章。如齐鲁书社一九八四年版《中国古代佚名哲学名著评述》第二卷,李养正撰《阴符经》一文,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一九八四年版王明著《道家和道教思想研究》中“试论《阴符经》及其唯物主义思想”一文。以及一九九二年陕西旅游出版社出版的王毅、盛瑞裕合编的《黄帝阴符经书》巨著,多达438 页,搜集资料丰富,有其详细的论述,恕不赘及,谨从经文内容结构中具体揭秘,并非标新立异以自成一家之言,实因见其原意如此,而不敢藏拙。

《黄帝阴符经》书名解

《黄帝阴符经》历称黄帝撰,故名《黄帝阴符经》。虽非黄帝撰,颇可为黄老学派内容的标志。其主要内容意义集中反映在“阴符”二字之中。

《阴符经》即是元始的《遁甲经》。何以故?按《遁甲符应经总序》“古法,遁者隐也,幽隐之道;甲者仪也,谓六甲六仪,在有直符,天之贵神也;常隐于六戊之下,盖用兵机,通神明之德,故以遁甲为名。”由此可知,阴者隐也即遁也;符者直符,直符即指六甲也;六甲常隐游于六仪之下,故名曰“遁甲”。所以说《阴符经》即《遁甲经》之秘,不只是书名能符其义,还可以从具体经文中系统证实,绝非牵强附会,更非偶合可能。

遁甲数术,其源也古,在历史长河中,不断发展完善,总结提高。其名称必随时变革,这是事理发展的必然规律。遁甲之术也不可能例外。其创作时期虽不一定真如各书所说,出自轩辕黄帝战蚩尤之时,当在八卦甲子发明以后。这是可以从其学说内容结构推证的。大约周秦时名“阴符”,汉魏时名“六甲”,晋唐宋元称“遁甲”,明清以来谓之“奇门遁甲”,或者有时称“奇门”,有时称“遁甲”,皆是指这一数术内容(另见拙稿《奇门遁甲基础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