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二章 皇室礼仪班 (求订阅)(2 / 4)

定心丸,那就是李世民和长孙皇后绝对不会抢走两人的儿子,一直到了晚上,大约20点的时候,悦娘才和李大福开心的由李战给送回去了。

李战很是庆幸,自己两对父母的事情可以这么平安的解决。

苏州码头

“你们是什么人!”夜晚,府兵在巡查的时候,发现了一群身着褴褛之人,府兵们立即举起了武器喝问了起来。

不过,让府兵们惊讶的是,这群人居然自称自己的倭岛的遣唐使。

遣唐使府兵还是知道的,从630年到894年,二百六十余年间,除三次任命而未成行外,抵达长安或洛阳的倭岛使臣,两次是送唐使臣回国,一次迎遣唐使归倭岛,正式的遣唐使计有十二次。

可是府兵们却从来没有见到过如此狼狈的遣唐使,只是狼狈归狼狈,不管怎么说,这些人都是他国的友人,苏州府兵立即上报给苏州刺史。

等那些苏州刺史看到了这些遣唐使的凭证之后,立即上报给长安。

不过,让苏州刺史有些奇怪的是,这些遣唐使却等不及长安派人来接了,而是执意要立即启程前往长安,没办法,苏州刺史只好放行。

但是苏州刺史却并不值得,这些人根本就不是什么遣唐使,他们是李澄的报信使,这些人要快点找到李战,因为李澄和李荇安此时已经危在旦夕了。

倭岛的遣唐使是真的很牛倭岛也真的很有毅力,你永远也想不到,为了来大唐,倭岛死了多少遣唐使,而这些遣唐使对倭岛真的有很大的贡献,首先是引进唐朝典章律令,推动倭岛社会制度的革新。

遣唐便在长安如饥似渴地考察学习,博览群书,回国后参与枢要,仿行唐制,如“大宝法令”即以唐代律令为规范制定的。

还仿效唐朝教育制度,开设各类学校教授汉学,培番人才。

818年,嵯峨天皇根据遣唐使菅啻原清公的建议,下诏改走礼仪,并命“男女衣服皆依唐制”(《大倭岛史》卷123)连历法、节令、习俗也尽量仿效大唐。

其次是汲取盛唐文化,提高倭岛文化艺术水平。遣唐使每次携回大量汉籍佛经,朝野上下竞相赞写唐诗汉文,白居易等唐代著名诗人的诗集在倭岛广泛流传。

留唐学生僧人还借用汉字偏旁或草体创造出倭岛的假名文字。

遣唐使还输入唐朝书法、绘画、雕塑、音乐、舞蹈等艺术,经过消化改造,融为倭岛民族文化。

甚至围棋等技艺和相扑、马球等体育活动也是从唐朝传入的。遣唐使团中常有倭岛画师、乐师以至围棋高手赴唐访师学艺、观摩比赛。

入唐留学生姓名可考的只二十余人,而随遣唐使及商船入唐僧人,见于文献的达九十余人。

他们在大唐巡礼名山,求师问法,带回大量佛经﹑佛像﹑佛具等,同时传入与佛教相关联的绘画﹑雕刻等,对促进倭岛文化的发展起了作用。

最澄﹑空海分别创立了倭岛的天台宗和真言宗,并且仿效唐朝,开创了倭岛佛教在山岳建寺的风气。空海所著《文镜秘府论》﹑《篆隶万象名义》,圆仁留唐十年的日记《入唐求法巡礼行记》,是研究大唐和倭岛的文艺批评﹑文字学和历史的重要文献。

遣唐使回倭,唐朝有时派遣“送使”同去。

由于航行艰险,他们往往居留下来,归化倭岛。如沈惟岳﹑袁晋卿等,见于倭岛史书的有十余人,都在倭岛朝廷任职。

唐朝僧人也有随遣唐使赴倭的,最著名的是东渡传授戒律的鉴真。随遣唐使船到倭岛的,还有天竺﹑西域﹑南海的人,不少受波斯﹑印度影响的唐朝文物,也输入倭岛。丝绸之路东端延至倭岛﹐遣唐使也是有作用的。

说真的,倭岛其实就是大唐的一个缩影,我们去倭岛,你可以看到很多他们保留下来的大唐的习惯,只是那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