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章 国家危难当逼宫(1 / 2)

水浒新秩序 江湖野人 2330 字 2021-06-04

不论王朝采取何种政权组织形式,都改变不了其本身是某一部分人或利益集团构成的共同体这一事实。

而构成“大宋利益共同体”的,不仅有坐在皇位上的天水赵氏、通过科举入仕的文官士大夫、荫庇出身的各级官员、掌握生产资料的地主等。

还有源自五代恶习,一直没能根治的将门和军头,而府州折氏又是其中最典型的代表。

不过,此时早就不是“天子兵强马壮者为之”的五代末世,在大宋太祖、太宗一系列天才的改革下,五代时高高在上肆意毁灭一切的武人早就被打落尘埃。

在天子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大宋,就算底蕴深厚如府州折氏的将门,也要通过供子弟入学考取功名来推进家族的转型。

正常情况下,将门即便掌握着部分军队,也没有实力与朝廷分庭抗礼,甚至公开发出自己的声音都不敢。

但大同的强势崛却改变了大宋的一切。

面对战无不胜的大同政权,教主道君皇帝不敢抵抗,屡次屈服于徐泽的淫威之下,一再向徐泽出卖赵宋王朝的利益。

这个世界上,一成不变的政权组织结构是不可能存在的,再稳定的政体,其权力分配的模式和比率都会因人因时因事而不断变化,始终处于动态的平衡或失衡之中。

赵佶贵为天子,却惧怕反贼徐泽入骨,自己放弃了天下共主的尊严,大宋王朝内部的权力平衡必然会因其人的自甘低贱而被打破。

当然,这种权力失衡并不意味着除了徐泽还有谁能够取代天水赵氏坐天下。

曾经,樊瑞、方腊等野心家见京东路李子义造反,看到了天下大乱浑水摸鱼的大好时机,急不可耐地跳出来搅风搅雨。

结果,都被徐泽教他们“重新做人”了。

就算要改朝换代,强势的徐泽也要自己亲力亲为,绝不允许任何“盟友”为推翻腐朽的大宋而抢自己的戏。

所以,大宋王朝的权力失衡更主要是体现在统治阶级内部裂痕。

从屡禁不绝的《大同说》再度公开流传,到一些臣子重新思考徐泽崛起的偶然性和必然性,再到境内人才争相逃入大同境内……

王朝内部的裂痕一旦出现,便再难修复。

相对而言,被大宋朝廷一直当贼防的将门和军头们在王朝遭遇覆灭危机时,不仅没有再出现刘法这样给朝廷甩脸子不听调遣的情况,反而表现出了应有的担当。

无论是平定剿不胜剿的各地民乱,还是勤王保驾应对同军的数次威胁,丘八们的表现都可圈可点。

究其原因,却不是大宋养兵百余年收获的“忠诚”,而是“利益”所在。

世上的聪明人何其多,折可求能看到大同与大宋的不同,知道徐泽建立的新王朝绝对容不下府州折氏存续下去,其他人多少也能看到。

大宋再烂,那也是能养肥他们的大宋。

大同再强,容不下他们这些利益既得者,就必须抗争。

但府州折氏的能量终究有限,干涉不了大宋的大政方向,也不敢干涉,却可以以另外一种方式表达自己的声音。

折可求以贫瘠的麟、府两州动员两万大军,不可谓不疯狂。

千里援救太原府,却于交城一战折损过半,不可谓不惨烈。

兵败后却不远遁,而是退守紧挨太原府的汾州,继续收拢溃军,并构筑新的防线,以保持大宋对太原之敌的压力,不可谓不坚持。

府州折氏这种半分封性质的将门,家族子弟就是他们的命根子,一旦拼完了家族子弟,失去了继续“为国戍边”的底蕴,将门将不再是将门。

须知道,曾与府州折氏齐名并联姻的麟州杨氏,就是因为在国初对抗契丹人的战争过于拼命导致家族子弟凋零,才过三代就无法维持门楣。

折可求并不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