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五章:李承乾的应对(2 / 2)

和义务,所以我们没有去抱怨朝廷这些年来没有派人来替代我们。

我十六岁开始戍边,如今已经三十九岁了,虽然没能混个一官半职,但也在这里守卫了岭南二十三年,外面这些人少则在戍边军待了六七年,多则二三十年。

若真是年纪大了,提不动刀了,就算朝廷不说,我等也会自行离去,不会成为朝廷的负担,可如今我们正值壮年,还能提的动刀,只恳请殿下能够给我等一个机会,让我们继续守卫岭南,也恳请殿下能够给我等家人一口饭吃。”

“这……”李承乾瞬间犯了难。

戍边军的苦他当然知道,岭南这鸟不拉屎,人口稀少的地方,历来不受中原等地的待见,但军队还是要有的。

中原等地的人来了这里受不了这里的气候,最早的时候倒是派过人来,但还没走到地方便有不少人染了病,后来又因为水土不服死了不少。

所以之后岭南这个地方,戍边军大多数都是本地人在做的。

这里不像是北方或者西部边境,有整个关中,中原,河东等地作为支撑,就算一个壮年只需要服役三年,人数上面也是勉强够用的。

但是这里不行,所以在岭南,执行的是轮换制,不是说一个人来三年就可以不用在执行正常的戍边劳役了,第一次戍边依旧是三年期,三年过后,每年需要回到军营进行为期三个月的戍边。

这也是岭南开销大,每年都需要朝廷补贴的原因,让人每年都去戍边,短时间内倒是没问题,可年年如此,朝廷总要意思一下吧?

所以,只要执行了每年的戍边任务,一家便可免掉两个课赋人口,如此以来,岭南各地的收入就更少了。

对方说的很是动情,没有什么胡搅蛮缠的言语,别说是李承乾,就算是李世民在这里,这个时候也说不出什么硬气的话。

李承乾甚至很想直接答应了他们,然后再单独设立一个补给部队,让这帮人去跑跑运输什么的,也算是对这件事情有了交代。

不过突然间李承乾想到了之前李元景告诫自己的,要考虑到更多人的利益。

一旦自己答应了他们,那么其他人呢?难道全部塞进去?这不是违背了朝廷军改的初衷了吗?

但今日不给他们一个交代,这件事情怕是没那么容易解决,而且三十五岁至四十岁之间这个年龄的人,李承乾惹不起,一个不慎惹的这些人恼怒,便有可能造成地方上的动乱,到时候问题可就大了。

李承乾的脑子迅速的旋转着,飞速的想着解决办法,突然之间,李承乾眼前一亮。

“诸位虽然目前来看身体没什么问题,但人不得不服老,再过几年,诸位的身体就不合适继续待在军中了,不过朝廷也不会忘了你们这些功臣。

若是为了生活,诸位大可不必如此担忧,朝廷接下来会在岭南设立不少的工坊,到时候工坊会优先从各位之中进行招募,进了工坊能赚到的钱不比在军中少,而且还能与家人团圆,除此之外,朝廷也会在这里设立船队,到时候船员也可以从诸位之中优先选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