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五章:有钱不能花是什么感觉(2 / 2)

有一小部分在这个名单内,余下的一大部分只能垂头丧气的离开。

当然,还有人迅速的跑去通知各部尚书,毕竟不是每个尚书都来了这里的,也不是每个尚书都有资格封王的。

御书房内,由于人还没有来齐,所以还没有正式开始,李世民正炯炯有神的盯着桌子上的海图,由于角度关系,其他人看不清楚上面画的内容,一个个的只能勾着头干着急。

不大会儿的功夫,缺席人员纷纷进入御书房,老老实实的站在后面不敢出声。

“郭尚书!岭南道有军多少?”见人来齐了,李世民突然问道。

兵部尚书郭福善愣了下,心中一阵妈卖批,这特么太欺负人了啊……

老夫虽然是兵部尚书,但不代表自己就要知道岭南道有多少军队啊……

“回……回陛下,岭南道有州七十六,县二百五十七,军十万余人……”郭福善根据以往的惯例,大致的蒙了一个数字。

其中十万余人才是最灵性的,少则十万,多则十九万九千人,这个都在十万余人这个范围内,而按照大唐的惯例,一般就是每州设府一到两座,岭南那地方地广人稀,所以经常能见到一州一府,甚至两州三府,三州两府这种情况。

“户部还有多少闲钱?”听到有十万余人,李世民便不由的一阵头疼,又看向户部尚书戴胄。

“陛下,户部约有八百余万贯闲钱,但这批钱需要一番运作方可投入使用!”戴胄做户部尚书已经有些年头了,所以对情况比较熟悉,这也就是这两年身体不太好了,不然的话戴胄能给你详细到具体有多少贯。

“最多能用多少?”李世民接着问道。

戴胄想了下,说道“极限情况下一个月内最多可分散投放三百万贯,若要集中使用,百万贯都是一关!”

“怎么办?”李世民很不想去问李元景,但现在他是真的没办法了,这方面本就不是他的特长,要不是戴胄一直在他耳边吹风说这批新钱用的时候要谨慎,李世民才不会去问这些。

大唐现在的情况的确有些尴尬,黄金有,白银也有,自从推行之后每个月都会投放出去一批,而渠道就是钱庄,分散的话全国范围内大概每个月就是二百万贯的投放量。

分散一下,平均每个道也就二十万贯,在分散一下,例如说投放量最大的关内道,也不过每月四十万贯,这还是分散到一百一十一个县的,平均一下每个县三千多贯。

由于投放数量是有严格控制的,基本能保证投放出去的,都能够兑换到等量的铜钱,当出现金银兑率能力不足的时候,钱庄就会停止投放,这证明这个地区基本上饱和了。

想再投放的话就只能去铸造铜钱,虽然看起来有些麻烦,可这样一操作,资金量等于是直接增加了一倍,随着时间的推移,百姓逐渐的接受了新的货币以后,就可以适当的多投放一些了。

手握巨量金银,却不敢轻易的丢出去,不然货币制度会瞬间雪崩,到时候引发的后果更严重,李世民确实没办法了,李元景也同样没什么太好的办法。

这个时候信用货币制度的好处就显现出来了,国家不吭不响的多印几十个亿丢进去也没多少人会发现,只要别做的太过份就不会崩盘。

“鼓励商业交易用金银结算,另外官员军队发放军饷也已金银为主,朝廷要多用,只有这样,百姓才会信任它,另外一个则是对外,暂时多余的金银,可以适当的输出到外部,反正这些钱最终还会回到大唐,但转上一圈可就值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