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二十六 整顿吏治(1 / 2)

点银烛 樊钰生 2734 字 2021-07-22

转过天来颜阿秋就把发簪老老实实的呈送到了甘露殿。

但是想叫我收回成命可没有那么简单,有道是皇命岂可朝令夕改。

我捏着那支发簪,物华熠熠,但嗅到了一股子梳头油香,不禁问道“不会被你戴过了吧?”

阿秋眼珠左右跳跳“只是试试。”

我捂嘴窃笑“你还想着他,恋着他呢?”

她沉沉摇头“不想,也不念,对一个该死之人,想什么念什么呢。”

我侧目“哦?当真?哎,这谋逆之人,重则千刀万剐,轻则大卸八块呀。姐姐觉得哪一种比较好?”

阿秋腮肉牵动着,表情意外的看了我一眼“三司已定案,等待秋决,不是斩首而已吗?”

我晃晃脖子“你口中的小皇帝,我,可以让他死的再难受点嘛。”

她突然一笑“您才不会呢,若不然也不会向我讨要发簪。”

我盯着她“嘿——,终于透出你的心声了,你是想让他活的。”

她不承认“并没有。下官只是觉得相识一场,希望他能利索的走。”

我摆摆手“那算了,本来以为你有这个念头的话,可以与你商量商量。现在看来没有必要了,你退下吧。”

她踟蹰了一下,一张嘴开开合合的,这时候纹竹从外头快步进来了,急匆匆道“陛下,有一事。”

阿秋见势退下了。

我抬眼看纹竹“何事?”

纹竹说“您不是叫奴婢们盯着动向么,前头门下省里,四大辅臣和太后娘娘汇在一处,开始议事了。”

我站起身,走,咱们也去。

门下省就在翰林院旁边,当初薛莫皟放风筝引我过来,也在这附近。

我带着宫人直入门下省办公区,内堂里头一圈人议的火热。

我阔步进去,笑道“诸位都在呢,是何军国大事呀,也不通知朕来听议。”

左相笑着给我让了个主位,说道“臣下们想着待议出个草案,再往御前呈送文书。”

我坐下“不妨叫朕一听。”

下首的御史丞禀道“陛下,臣奏请调整京城文武百官及庶人红白事。臣以为官员家中大办婚事或丧事,难免借机变相受贿行贿,堕败政风。若对此进行限制,将有助于政风的廉洁。”

我看向吏部尚书茳孺“这可是吏部的治下范围了,茳尚书怎么看?”

那茳孺直了直腰杆,往椅子边儿上坐了坐,带着礼敬说道“陛下,一应风俗乃是约定俗成之事,只剪一头,难免会开出别的枝芽来。臣以为从此方面入手,治标不治本,这一样也并非那么当务之急。臣以为,现下紧要的另有一事。——凡大小官员,皆重内轻外,无有几个愿到外地为官,特别是不愿到边鄙之乡、穷荒绝徼之地任职。那么结果就是,造成了现在京城及一些繁华之地官吏冗多,而有些地方则缺官少吏。”

我说“这个好办,增加边鄙之地的官员俸禄,严格监察薪俸发放是否及时到位,对于上峰拖欠者,一律严惩。”

此话一出,有人赞同,有人质疑。

茳孺带上些对我的高看之色,沉思道“这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那公羊老头抚着他的花白胡子摇了摇头“陛下此言乃是商人思维,以利诱之,岂不是要丢了为官者的本心。”

我鄙夷道“老太傅此言差矣,官员亦是血肉长成的活人。是人就有人需,有人欲,你怎好有悖逆人性之想。只有内无生存之忧,才能心对外办事。”

左相眯着笑眼一副和蔼可亲,看着太后说“倒也有几分道理。着实,先去后顾之忧,再要甘心而往,才好一心为一方谋福。原先总是将贬斥者调往僻乡,这些人仕途失意,净忙着对月感慨,写些酸诗酸句。”

陈侍郎听了他老师左相的话,也浅笑道“是也,下官也是看